榆阳区崇文路街道:“五级五长”织密治理网 “六员服务”温暖百姓心

2025-05-24 14:07:30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榆林市榆阳区崇文路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具有“三多两差”(平房院落多、流动人口多、邻里矛盾多、基础设施差、人居环境差)特点。基层治理长期面临“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尴尬。...

  “以前楼道里堆满杂物,电动车乱停放,想反映问题都不知道找谁。”榆林市榆阳区崇文路街道春苑社区居民李建军指着如今整洁的楼道感慨到,现在只要在群里说一声,“五长”马上就来帮忙!

  李建军口中的“五长”,是崇文路街道近年来创新推出的“五级五长 六员服务”基层治理模式的“主角”,这场以“神经末梢”激活为目标的改革,正悄然改变着社区的肌理。

  让社会治理延伸到 “最后一米”

  崇文路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具有“三多两差”(平房院落多、流动人口多、邻里矛盾多、基础设施差、人居环境差)特点。基层治理长期面临“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尴尬。

  “必须让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街道党工委书记闫冰雁回忆,改革从重构治理架构开始:街道创新搭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巷道)-楼栋(院落)”五级治理体系,将557名“五级五长”精准嵌入网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

  “五长”选任有讲究 服务群众有技巧

  “五长”不是随便选的。街道重点从“双报到”党员、离退休干部、退役军人、大学生志愿者、居民党员中遴选骨干,并建立“平急转换”机制:平时他们是政策宣传员、联系群众服务员,急时则化身应急处突员。

  在寨城庄社区,68岁的退役军人老王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作为巷道长,他每天带着笔记本巡查,谁家漏水、哪户独居老人需要帮助,都记得清清楚楚。去年临近高考,昌虹巷变压器突然烧坏,他及时向社区反映,挨家挨户敲门通知,收集自筹资金,凌晨12点还帮着协调维修,最后没有耽误孩子们高考复习,居民们都说,这巷道长比家人还靠谱!

  居民的烦心事 这样被 “ 消化”

  “五长”们身兼“六员”职责: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安全生产预警员、矛盾纠纷化解员、家风民风示范员、联系群众服务员,他们像一个个“移动服务站”,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环境治理方面,拆除违建车棚8处,清理垃圾死角23处,规划停车位120个;矛盾调解方面,成功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67起;服务升级方面,推行“居民点单、网格派单、五长接单”模式,代办老年证、准生证等事项1100余件。

  更让居民暖心的是“五长”们的“附加服务”:寒暑假开展“小蜗牛”假期营,重阳节组织老人包饺子,高考期间自发组建“静音巡逻队”……“他们做的,远比职责要求的多。”居民刘阿姨说。

  让“五长”有干劲 治理可持续

  如何避免“一阵风”?崇文路街道构建了“选、育、管、用、奖”全链条机制:动态管理,每季度调整优化队伍,淘汰不作为者;培训赋能,开展政策解读、心理疏导、法律明白人等专题培训28场;激励保障,评选“最美五长”36人,优秀案例在街道年初工作大会分享,积分兑换长期保障。

  “现在当‘五长’是件光荣的事!”获评街道“金牌调解员”的社区工作者小冯说,居民见到我们都会主动打招呼,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比什么都珍贵。

  基层治理的“崇文路样本”

  从“单兵突进”到“协同作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崇文路街道的探索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如今,“五级五长”的红色马甲已成为社区最温暖的风景,而那些发生在楼道里、院落中的暖心故事,仍在不断续写……

  基层治理的“密码”是什么?崇文路街道的答案是:把群众当亲人,把小事当大事。当557名“五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信任,社区便不再是冰冷的“居住单元”,而成了充满温情的“生活共同体”。这或许就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最好注脚。(通讯员 李艳艳)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榆阳区 崇文路街道 基层治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