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庞浩楠 记者 唐冰)仲春时节,汉江两岸春潮涌动。走进安康市汉滨区政协“民生茶社”,袅袅茶香中,政协委员与村民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茶园管护、村道改建等。这样的场景,正是汉滨区政协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的生动缩影。
为民解忧:让履职带着泥土芬芳
“民生温度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协就在身边。”区政协领导的一席话,道出了汉滨政协履职的核心密码。近年来,该区创新打造“六进六促”工作机制,推动政协委员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让委员工作室将履职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在双龙镇陕茶一号委员工作室,茶树清香与履职热情交融激荡。这个由茶叶专家、企业家、党政干部组成的特色平台,将“委员履职”与“产业振兴”有机结合。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协助完善了“陕茶1号”系列地方标准,规范了“陕茶1号”建园技术,提高建园质量,提升茶园单产,实现了茶叶产量、品质“双提升”。依托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对双龙镇各类茶产业经营主体先行先试开展服务和指导,实行品种选育、建园技术、茶园管护、生产加工、销售定价“五统一”,大力推广短穗黑色地膜打孔扦插繁育技术和25°斜剪管护技术,双龙镇茶企茶农通过这两项技术实现了年培育优质茶苗1000万株以上,高峰可达3000余万株,经过25°斜剪管护的茶园经济效益也提高了30%以上,标准统一了,品质上去了,茶企、茶农的收入自然也增加了。“政协委员就是要当产业发展的‘护航员’。”工作室第一召集人刘鑫如是说。
机制创新:构建协商民主新范式
位于双龙镇的“民生茶社”堪称汉滨政协的创新标杆。这个以茶为媒的协商平台,将“喝茶议事”融入基层治理:群众喝着大碗茶反映诉求,委员捧着笔记本记录问题,镇村干部现场办公解决问题。近日,居住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龙湾安置点的潘先生到社区“民生茶社”,反映居民楼污水管道油污淤塞、倒灌成患的问题,镇村干部立即组建攻坚小组,通过多方协调管线腾挪、连夜清淤,仅用4天便完成管道疏通。
去年夏天,西康高铁施工导致徐家沟村村道破损,雨季溪水暴涨时,40多名学生不得不光脚蹚水上学。区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工作室启动“321”工作法:三次一线协商、两次对接高铁项目部、一份爱心方案,最终促成三座过水桥落地。桥通当日,曾斥责施工队的徐大叔主动担任护桥志愿者:“这三座桥托起的是娃娃们的未来!”
双向发力:在小切口里展现大作为
在安康城区兴安公园,市民王阿姨每天清晨都会在焕新的人工湖畔晨练。2024年6月,区政协文史学习办实地走访发现公园木桥破损、湖水发臭等问题,接连提交《“兴安”公园,让市民健身更“安心”》《兴安公园人工湖变了样!》两份社情民意。信息提交仅两天便获区政府分管领导批示,一个多月便完成了淤泥清运、木桥加固和生态补水等工作,“烦心湖”变身为“景观明珠”。
2024年8月汉滨初中长春校区投用后,400余名师生需步行20分钟至公交站。冯峻豪、赵露等政协委员提交了《汉滨初中长春校区师生及周边群众急盼公交》社情民意,推动相关部门三个月开通安康首条定制公交专线。“专线直达校门,再不用冒雨骑车了!”家长李女士的感慨,成为政协履职最温暖的注脚。
行走汉滨大地,政协履职的印记清晰可见:茶山上沾满露珠的调研笔记,社区里写满期盼的民意信箱,车间中攻克难题的智慧火花……正如区政协主席蒋平所言:“只有把履职答卷写在群众心坎上,才能谱写出新时代政协工作的精彩篇章。”在这幅充满温度的履职画卷中,汉滨政协正以创新实践,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政协力量。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