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 科学描绘未来十年可持续发展空间蓝图

2025-01-25 02:20:29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作为西安历史上首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1月17日正式获国务院批复...

  1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作为西安历史上首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1月17日正式获国务院批复,是各类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和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在西安的细化落实,科学描绘了西安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

  明确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

  为西安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发布会上,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小波对《规划》编制背景、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记者了解到,《规划》明确西安的城市性质为陕西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核心功能定位为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交往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

  对此,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邹林表示,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的明确,将为西安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重大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项目加速向西部地区布局,为西安推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转化带来新机遇。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发展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为西安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培育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注入新动力。国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作用,赋予西安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综合优势,为西安共建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增强国际商贸物流、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功能开辟新路径。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带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遇,西安作为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为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的有机结合,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建设实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发新动能。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为城市未来谋篇布局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规划》实施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作用。

  西安地处新亚欧大陆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共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地位重要。《规划》基于西安实际,坚持生态、文化、农业融合的大保护理念,统筹开发与保护,发挥西安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构建区域创新型地域经济共同体,推动生态环境共同保护修复治理,系统保护区域历史文化遗产。共建西安都市圈跨界一体化区域,完善都市圈综合交通、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构建“一屏一带、八水七田、双心六片、轴线传承”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并明确到2035年,西安市城市核心功能和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宜居宜业和绿色健康程度大幅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围绕绿色安全的国土、和美富饶的乡村、文化彰显的名城、智慧高效的都市和健康宜居的社区等目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大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安全是大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城市运行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国务院批复强调要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规划》严格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开展秦岭北麓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渭河干支流水生态修复治理,建设蓝绿相融生态廊道,保育重要生态片区,构建“一屏、一带、多廊、多片”的生态安全格局。提高资源能源保障水平和利用效率,留足洪涝风险防护、地质灾害风险防护和重点设施防护等安全缓冲空间,推动城市安全发展。

  本次《规划》全面落实“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理念,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规划》统筹协调全域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需求,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打造环境宜人、设施完善、活力多元、舒适便捷的高品质社区生活空间,构建15分钟生活圈和镇村生活圈,补齐民生短板;构建城乡公园体系,实现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西安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我国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规划》明确全面保护西安历史文化资源,完善西安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守护好历史文化遗存,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底线管控;保护山川形胜及“山、水、塬、田、林、岗、池、城”相协调的自然历史地理环境,结合秦岭生态修复和治理,延续中华祖脉,充分彰显西安历史文化特色,展现古都风采,把文化繁荣作为引领城市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

  发挥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强化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面向2035年,西安将如何发挥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及区域协同发展引擎作用?

  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副总督察刘岗表示,本轮《规划》从“一带一路”、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三个方面突出了西安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

  通过增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枢纽辐射能力,发挥机场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航空网络节点作用,增强洲际连接能力和全球辐射能力;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作用,打通与区域主要货源地的快运连接线,提升供应链组织能力;同时,统筹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咸新区、浐灞国际港等区域的产业发展和物流设施布局,高水平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提升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能级,留足航空枢纽保障、临空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以及医疗服务等功能发展空间;拓展西安国际港综合服务能力,打造重要人文交流基地;规划建设西安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西安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中心与新质生产力的承接区。

  联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通过联合研发、异地设厂、合作转化等模式,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走廊;联动陕南市县,围绕健康产业、旅游业、制造业等特色产业加强合作,与汉中市共同打造“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同时,联合周边城市,协同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跨境河流协同污染防治等工作,推动生态环境共同保护修复治理。

  在西安都市圈核心区、渭北先进制造业走廊核心区、渭河两岸协同保护利用区,推进西安中心城区、咸阳中心城区和西咸新区率先实现同城化,形成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合理安排富平-阎良协同发展区、临渭-临潼协同发展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区,加强与相邻地区的协同共建,支撑完善城市核心功能。

  (文/记者 龚伟芳 图/记者 雷伟东)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