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引金融“活水”滋养创新“种子”,助力科技“繁花”结出产业“硕果”。1月24日,陕西奥普数字医疗有限公司等17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先投后股”支持企业,获得了西安财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拨付的首笔2240万元专项资金。
“今天获得的首期140万元‘先投后股’支持,很快就能推动我们的新产品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市场认可率!”陕西龙麟纳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这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以“防黏附特种纳米材料可控合成及应用研究”项目跻身首批“先投后股”。公司负责人、西北大学教授胡军介绍说,企业研发的纳米材料已应用于雷达、无人机、海底精密仪器等领域并获得广泛好评。“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尽快通过市场化手段拓展更多应用场景,这样既可扩能增产逐步降低单品成本,更能在实际应用中对标客户需求进一步完善产品力、实现长足发展,这笔资金的注入,正当其时!”
胡军教授对西安市创新手段力挺科技成果转化的感叹,也是诸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团队培育“创新之苗”历程中的共同心声。据悉,首批获得支持的17个项目“硬科技”属性十足,分别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等多个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
据介绍,西安“先投后股”工作是在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财政厅的指导下,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财政局创新推出的财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在探索转变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方式的同时,在全国首次推出“项目无偿资助+标准化转股机制+金融保障支持措施+转股及退出奖励”协同联动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初创企业系统引入“股贷债保”多层次金融服务。本次是西安市在全省“先投后股”创新试点模式的首批项目,率先实现了批量化投放,有助于以标准化、模式化方式持续扩大支持企业数量,支持更多核心技术攻关、可形成产业“核爆点”的项目尽快实现商业化运营。
该模式重点支持处于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中间阶段,需要二次开发、成果熟化、小试中试的创新创业项目,有效降低科创企业发展初期的融资门槛,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进程。具体来看,在“先投”阶段,财政资金以科技计划项目形式投入企业,支持成果熟化和商业化开发,并约定后期转化为股权的条件;在“后股”阶段,当被投企业达到转股条件时,按照约定将投入的财政资金转换为企业股权,在长期助力企业发展后根据企业诉求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退出。
“通过一系列制度设置,西安‘先投后股’凸显鼓励创业、宽容失败、聚力服务、激励转股、让利退出等惠企特性,可极大降低科学家的创业压力与顾虑。”“先投后股”业务受托管理机构西安财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 刘宁)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