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推动招标投标降本增效 西安市这项好做法在全国宣传推广

2025-01-11 05:53:06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2024年以来,西安市聚焦构建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强化数字赋能,积极推进招标投标领域创新改革,形成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1月10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2024年以来,我市聚焦构建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强化数字赋能,积极推进招标投标领域创新改革,形成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于2024年12月被国务院督查组评选为“2024年度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发现的有效做法”,并且在全国宣传推广。

  记者了解到,我市主要从强化数智赋能、创新评标模式、聚焦降低成本三方面发力,深入推进“互联网+招标采购”改革,积极创新评标模式,有效解决企业投标成本高、全国跑、资金周转难等痛点问题,提升交易便利度和评审公平性。

  在强化数智赋能,提升交易活动便利性方面,我市推动“智慧移动+指尖交易”,率先开发建设智慧移动交易系统(西安交易App),投标企业通过手机可全时限、全地域掌握信息及动态,实现交易“掌上办”;交易合同网上签署,开发建设合同网签系统为合同双方在线沟通、磋商、签订提供了平台,合同签署时长由平均30天缩短至10天;创新电子营业执照扫码认证,交易平台与全国电子营业执照库进行数据对接,投标企业运用电子营业执照可扫码登录电子交易系统,建立了基于电子营业执照扫码应用的招标采购业务办理场景,实现企业信息免填写、材料免提交、信息可校验。

  2024年共完成移动交易项目270个、合同网签424个,近万家企业通过手机参与投标,交易额达到76.39亿元,完成合同金额163.05亿元。

  在创新评标模式,提升交易活动公平性方面,我市创新“暗标盲评”评审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屏蔽投标人信息,专家在隐藏企业名称的情况下进行评审;常态化实施远程异地评标,发起成立“黄河流域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与13个省市的50家交易中心开展跨区域交易合作,实施常态化远程异地评标;探索推进分散席位制评标,突破传统“一标一室”集中评标模式,实现评标专家随机抽取、评标席位随机分配、评标系统在线沟通、评标过程同步打分,切实保障专家独立评审。

  2024年,实施“暗标盲评”项目92个,其中,实施“暗标盲评+远程异地”8个,组织开展跨省域远程异地评标181场。

  在聚焦降低成本,减轻经营主体负担方面,我市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在招标采购领域全面实施“线下不见面、线上面对面”的“不见面开标”模式,大幅提高开标效率;推进担保制度改革,对估算价在10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信用承诺替代投标保证金,对估算价1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最高不超过1%、50万元,对3年内没有失信记录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鼓励少收、免收投标保证金,有效减轻经营主体负担;大力推广电子保函,开发建设金融服务平台,将电子保函系统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面向银行、保险、担保等保函机构开放。

  目前,全市有23家保函机构在交易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电子化服务,有效解决纸质保函办理繁琐、保函造假、投标企业信息泄密等问题。

  (记者 李欣怡)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数字赋能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