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数字赋能博物馆一体化建设创新研讨会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报告厅举行。来自博物馆界、文博单位、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代表及高校师生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表示,数字化成为推动博物馆转型发展的关键力量,是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数字化还推动了新质文化生产力的形成,实现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致力于将数字技术的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博物馆发展各个方面,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主题演讲环节,四川美术学院文化遗产数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专家、实验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林俊廷围绕“过去的未来——博物馆的新媒体艺术诠释”,从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展陈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分享了新媒体艺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创新应用案例;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华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曹惠源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建筑设计与发展趋势”,分享了博物馆建筑设计的最新理念与实践成果,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吕成、西安城墙管委会副主任吴春、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投影机市场部门经理蒋小婧、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留英讲师王雅豪、中建西北院数字化研究中心执行总工刘锐聚焦“博物馆全生命期数字化应用发展的实践探索”主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及意见。
在案例分享环节,中建西北院信息档案部总经理、数字化中心主任常青以“博物馆全生命期数字化应用发展”为题,深入探讨了博物馆数字化应用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国文聚(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会来以“科技与创意之翼助力文博IP赋能”为题,分享了科技与创意在文博IP赋能方面的创新实践。凡拓数创数智文化事业部售前总监鞠依珮聚焦“数创融合激发文物创新活力”主题,详细阐述了数创融合在文物创新方面的应用与成效。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陈旭以“数字影像赋能博物馆‘新表达’”的演讲,介绍了数字影像技术在博物馆展示方面的应用与优势。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国文智联董事长潘剑平为博物馆数字化创新发展联盟授牌并为成员单位颁发证书。
研讨会上,还成立了“博物馆数字化创新发展联盟”,联盟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让文物“活”起来为宗旨,通过科技手段增强文物保护、丰富展览方式、提升内容体验、优化运维效能、加强管理效率、促进博物馆及文物资源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共同探索博物馆数字化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实现全面升级。
“中建西北院作为文博建筑领域的领军企业,创作了众多代表性作品。未来将持续整合优势资源,突破传统博物馆项目作业模式,以‘好建筑’加‘好内容’为宗旨,以运营为导向,打造集合多个环节的一体化设计服务,做好文博一体化综合服务,助力文博事业和文博产业的互联、融合与升级。”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吕成说。(文/记者 闫鑫 图/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