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智慧救助 兜牢群众“幸福底线”

2024-07-25 06:04:20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依托“互联网+”思维,西安市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大数据+大救助”创新帮扶模式,让社会救助更智慧、更精准、更高效...

  6月30日,西安市雁塔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登录西安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发现平台预警信息提示,辖区居民袁先生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大于5万元,民政局工作人员上门核实具体情况,袁先生本人视力二级残疾,刚做完脑部手术,雁塔区民政局随即根据相关政策,于7月3日及时为袁先生发放了临时救助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这是西安市数据局与市民政局通过共同打造西安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施救助帮扶的一个缩影。

  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去年以来,依托“互联网+”思维,西安市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大数据+大救助”创新帮扶模式,通过对全市低收入人口进行有效监测,高效推进社会救助资源的深度整合与智能化运用,让社会救助更智慧、更精准、更高效。

  全面覆盖 方便快捷

  社会救助暖民心

  “原本以为要跑好几趟,没想到网上一提交,很快就有了回音,真是太方便了!”7月19日,周至县低保户刘先生感慨地说。前不久,刘先生通过“西安e救助”微信公众平台的“掌上救助”功能,轻松提交了他的农村低保申请,工作人员核实通过后,刘先生将于下月开始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成为数字化社会救助服务的受益者。

  刘先生使用的“西安e救助”平台,是西安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动态监测平台”)的移动端口。记者点开“西安e救助”,其中的“掌上救助”“政策咨询”和“工作人员”三大模块在主界面清晰展现,用户体验直观便捷。“市民群众有社会救助需求时,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登录该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完成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申请,方便快捷。”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说。

  “西安e救助”平台满足了市民群众的社会救助需求,而后台强大的动态监测数据网,才是高效实现社会救助的核心。“为了确保动态监测平台的救助内容更全面,平台通过与市民政局、市医保局等多部门的数据整合,实现了26类192万余条数据的高效联动,借助大数据的分析与筛查能力,对全市低收入人口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确保能够及时、精准地提供社会救助。”市数据局资源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动态监测平台不仅实现了17项民政救助业务“掌上办”,还将救助申请、进度查询等救助服务各环节数字化。此外,市民可以通过登录平台随时查看救助政策、救助业务办理进度等信息,以及家庭在全市享受各类社会救助的“幸福清单”等,有效推动了社会救助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主动监测 预警提示

  社会救助更精准

  在精准全面的数据网基础上,通过动态监测平台的预警功能,民政部门可做到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确保精准救助的高效直达。

  今年5月,蓝田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敲开了辖区农村低保户王大娘的家门。经动态监测平台预警信息提示,王大娘还未享受分类施保金。工作人员核实后发现王大娘即将年满70周岁,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对农村低保家庭中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在每月发放低保金的基础上,将额外增加分类施保金。工作人员随即为王大娘办理了相关手续,确保王大娘能够及时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现在不用出门,民政局就对咱家的情况了如指掌,能领到分类施保金,真是太好了。”王大娘感慨地说。

  “动态监测平台建立了收入、支出、疾病、灾害、意外事故等75个预警分析模型。”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数据比对、验算分析,平台实现了智能预警、动态提醒等功能,并通过系统将预警信息实时传递给工作人员,在群众还未开口时,救助服务就会“送”上门,确保救助工作的及时准确。

  动态监测平台也为民政工作人员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救助工作新模式。7月22日下午,在雁塔区民政局,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动态监测平台查看信息,平台预警信息处置分为红、黄、绿三个等级,红色和黄色表示需要及时跟进处理的事项,绿色表示正常。“我们会根据平台发出的预警信息和预警级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雁塔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负责人雷小英说,此外,他们还能通过手机查询困难群众的电子档案,进行简单的事项办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群众的诉求得到更快速精准的响应。

  平台链接 精准匹配

  社会救助更高效

  在社会救助过程中,社会力量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本身就是低保户,今年住院医保报销后个人还承担了5万余元的费用。民政局不仅给我办理了临时救助,还帮我对接了一家基金会,最终获得了3万余元的额外帮助,缓解了我的经济压力。”7月18日,碑林区低保户乔先生说。这是民政局通过动态监测平台的线上预警与线下帮扶联动,帮助困难群众与社会救助组织高效匹配的具体实践。

  “动态监测平台为慈善组织主动帮扶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建立完善的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衔接机制,将慈善资源从‘一地’扩大到全市。”市民政局救助处相关负责人说,对动态监测平台预警排查发现的暂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或救助后仍有困难的群众,民政局会通过平台发布需求信息,社会慈善组织可通过平台内嵌的资源链接模块,找出符合其帮扶范围的困难人员清单,实现高效精准救助帮扶。

  “平台的资源链接功能让社会救助更高效,信息更流畅。”西安市扶弱助困公益慈善基金会负责人上官金龙说,以前开展慈善救助,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合适的救助对象,如今,通过平台的实时链接,困难群众的需求得到迅速响应,使救助对象既找得到,又找得准。

  自动态监测平台上线以来,西安市已建成覆盖全面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截至目前,动态监测平台已累计办结各类申请救助业务10万余件,累计链接入驻公益慈善类组织550余家,开展线下帮扶600余条,为全市低收入人口提供了切实的帮助,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

  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助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西安市将积极整合多方数据资源,扩大动态监测平台的监测范围和功能,建立更全面的社会救助风险预警系统,为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提供直观、可视的数据支持,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以数字赋能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救助更阳光,群众更暖心。(记者 王卉)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社会 救助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