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要素流动壁垒,推动城乡“双向奔赴”

2024-09-24 18:12:47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破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赵婧)高楼耸立的繁华城市,沃野千里的宁静乡村,长久以来,这是人们在心中勾勒出的两幅截然不同的生活画卷。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与乡村的“界限”正悄然发生变化,一幅幅城乡融合、共美共富的新画卷也正在三秦大地上徐徐展开……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今年7月,省政协副主席李忠民带领省政协常委视察团就我省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情况,深入渭南市、汉中市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民主监督性视察,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方法。

  龙头带动 产业联动

  灭菌、灌装、包装……站在富平县圣唐乳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观光通道上,透过一排排宽大明亮的玻璃橱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洁有序的智能化生产线。生产线旁,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富平奶山羊养殖历史悠久,也是国内规模领先的奶山羊养殖繁育基地,企业在这里落地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据圣唐乳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一家集优质牧草种植、奶山羊良种繁育、羊乳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新型羊乳企业,目前可实现年产值24亿元,带动就业600余人。

  作为“中国羊乳之都”和“奶山羊之乡”,近年来,富平县抢抓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战略机遇,全力推进奶山羊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规上乳品企业销售额达到7.8亿元,同比增长35%,成为当地县域发展的主导产业。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城乡融合的关键。”省政协常委、省民革专职副主委崔彬建议,城乡融合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同时,引导龙头企业补齐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

  在调研中,崔彬还发现,目前我省部分地区还存在城乡产业发展不均衡等短板,而要素流动不畅和承载能力不足也导致了城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崔彬建议,应加强城乡产业互动,推动城市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向乡村流动,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带动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各地形成高效协同的城乡经济体系。

  “新兴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提高产业生产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推动产品和业态的创新,这也将为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省政协常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副院长韩文霆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等因素,新技术应用往往面临着诸多限制。

  为此,韩文霆建议加强薄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提高技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此外,通过政策补贴、技能培训等方式,降低各地初期技术投入成本,进一步缩小城乡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差距。

  居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标志。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陕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21元,同比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98元,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8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但省政协常委、省民进一级巡视员屈三成在调研中发现,“增收难”仍是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此,他建议持续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增收渠道,进一步缩小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创新模式 和美共富

  今年暑期,碧山秀水的陕南成为许多游客的康养旅游胜地。7月10日,在留坝老街,一队老年旅行团沿着青石板路,探寻着深藏在秦岭古街的时光痕迹。“我们是从宝鸡过来旅游的,坐大巴不到两个小时就能到,现在出门走高速,去哪都方便。”来自宝鸡的张阿姨告诉记者。

  而在留坝县紫柏街道小留坝村,一栋栋绿树掩映、清新雅致的民宿院落,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避暑休闲。“女儿在网上查到这里,听说是网红民宿,周围空气和环境都很好,适合一家人来放松一下。”来自四川的刘大爷满意地点点头。

  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腹地,森林覆盖率达92.03%,素有“绿色宝库”“天然氧吧”之美誉。近年来,留坝县积极探索生态赋能产业发展新模式,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四微”模式发力,探索乡村山水秀美、人居环境优美、民众生活甜美的“和美共富”之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县域经济作为城乡联结的枢纽和结合点,在城乡融合中发挥着关键性、贯通性和基础性的作用。”省政协常委、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税系主任孔军表示,一些地区通过推动县域农业、文旅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不仅提升了县域经济水平,也促进了城乡经济互动和资源共享。

  孔军认为,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雷同化,确保各个城乡区域能够根据自身特色实现差异化、可持续化发展。“此外,乡村文化振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陕西纵跨陕北、关中、陕南三地,生态资源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何得桂认为,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吸引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的要素之一。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更加注重把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民生福祉改善相结合。”他建议进一步加强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融合,创新生态环境的宣传和教育方式、推广绿色消费观等措施,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尚生态文明,追求绿色发展的良好风尚,助推城乡融合以及可持续发展。

  乡村虽美,却难留人。省政协常委、杨凌美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英在调研中还发现,与条件便利的城市相比,一些偏远乡村甚至是县城经常会面临“招工难”和“留工难”的问题,“人才是城乡融合的关键,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困扰着乡村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也让渴望在乡村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有些担忧。”

  为此,吴英建议,进一步完善、优化城乡融合人才流动保障制度和相关激励政策,并通过改善农村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流动模式和渠道,加强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等方式,吸引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返乡就业。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城乡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