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筑基石,现代农业展新颜

2024-09-26 18:05:57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在广袤的田野上,高标准农田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希望的土地上,闪耀着现代农业的光芒……...

  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赵婧)在广袤的田野上,高标准农田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希望的土地上,闪耀着现代农业的光芒……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按照《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到2025年,全省将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194万亩。

  今年7月底至8月初,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聚焦“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守护粮食安全基石”的议题,组织调研组深入渭南市与榆林市两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为推动我省粮食生产安全察实情、谋良策。

  提升地力 让农田更“绿”

  农田整齐划一、灌溉设施完善、农作物长势喜人……7月底,站在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灌区高标准农田边,一入眼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改造和新建渠道、渠系建筑物,田间道路硬化,以及渠道和道路两侧的绿化,极大地方便了灌区群众给农作物浇水。不仅解决了水边旱、断头渠“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实现了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目标。

  作为全省小麦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渭南市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成果,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以来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22.7万亩,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夯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只有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有效组织和广泛参与,才能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效。”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推广处处长冯永忠认为,其中,前期规划则是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高效推进的关键。为此,他建议各地应遵循规划引导、因地制宜、数量质量并重,深入调研分析、合理布局项目、细化建设内容、注重规划衔接与配套,确保高标准农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情况。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各地耕地质量稳步提升,但调研组发现,由于管护主体责任不明确、机制不够完善,“重建设轻管护”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普遍“顽疾”,为此,冯永忠建议,强化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监督,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完善后期管护机制,建立“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田设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

  科技赋能 绘就好“丰”景

  田成片、渠相连、路成网……8月初,在鱼河峁镇岔上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块块初现雏形的农田错落有致。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农田建设项目占地面积达1706亩,主要涉及土地平整、水肥一体化等内容,建设完成后将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实现农业耕种生产、喷洒农药、灌溉施肥等全程机械化,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据了解,2023年,榆林以“高标准农田打基础、旱作节水补短板、美丽农田优生态”三大举措为抓手,持续推进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9.15万亩,项目区内粮食产能亩均提高100公斤以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省政协委员、陕西远大电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小卫建议,政府应加大对高标准农田管护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推广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进一步提升耕地地力和综合产能。同时,他建议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管护技能和管理水平。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调研组发现,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投入,限制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为此,省政协委员、陕西大程联合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程建议加快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引导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格局。此外,他还建议合理规划布局项目,优先推进集中连片、规模适度的区域,提高资金利用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高标准农田 调研 粮食生产安全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