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失百年濒临灭绝到成功繁育 陕西羽叶报春“重生”记

2024-03-18 00:24:41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陕西羽叶报春是报春花科报春花属2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报春花,多见于海拔200-1000米的阴坡、林缘和疏林下...

  迎春花作为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代表性植物,大家都不陌生,殊不知,在迎春花开放前报春花早已盛开,其中羽叶报春的花期甚至早至12月下旬。

  虽然报春花在全球很常见,但陕西羽叶报春却是个例外。1904年被发现后,曾有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陕西羽叶报春似从自然界蒸发一般,直至2006年才再次“现身”。如今,作为发源于陕西秦岭山区的陕西羽叶报春少数生长于洋县、旬阳、勉县等地区,更多的是在西安植物园中安家,能够在消失百年之后再度回归,其“重生”之路离不开科研人员的付出。

  陕西羽叶报春再发现已是百年

  眼下走进陕西省西安植物园,园区内众多植物并未全部开花,只见一种呈粉紫色的小花鲜活而灵动,成了园区内最亮眼的存在,它们正是陕西羽叶报春。

  西安植物园副研究员张莹告诉记者,陕西羽叶报春是报春花科报春花属2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报春花,多见于海拔200-1000米的阴坡、林缘和疏林下。1904年被德国一位探险家首次发现于陕西秦岭南麓,采集后带到欧洲并制成标本保藏,同时命名为陕西羽叶报春。因其在“二战”中毁于战火,此后再未有人看到过它,植物学家甚至已经宣布了这种植物在野外的灭绝。直至2006年,野生陕西羽叶报春的个体在湖北再次被发现,这种消失已百年的物种才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2013年9月2日,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将陕西羽叶报春的珍稀濒危等级评定为濒危。自此,催化了植物学界对陕西羽叶报春的保护欲望和热情。

  引种成功陕西羽叶报春实现人工繁育

  致力于建立珍稀植物种子库和植物保护工作的张莹,是最早进行陕西羽叶报春保护的科研人员之一。早在陕西羽叶报春再次现身之前,张莹就曾多次前往秦巴山区,参与当地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陕西羽叶报春再次现身的消息一经公布,张莹和团队就格外注意秦岭周边的情况。2017年,他在洋县深山的一农户家中,发现了几株文献资料记载过的粉紫色小花,小心采集回来的野生植株,经鉴定正是自己心心念念的陕西羽叶报春。可当他再次返回当初找到陕西羽叶报春的地方时,那里因为遭遇滑坡,陕西羽叶报春再次受到灭绝的威胁,张莹及团队对陕西羽叶报春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从此便开始了。

  起初,陕西羽叶报春被引种回西安植物园时,正值夏季,由于缺乏栽植经验,加之实验条件有限,繁育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此后,张莹再次前往秦岭,费尽千辛万苦才找到两株已经枯萎的花苞,将几十粒种子带回,这次他小心翼翼将种子分批次放入实验室的光照培养箱中,模拟发现地的环境展开实验,并密切观察和记录,终于,引种的陕西羽叶报春开花了。

  随着陕西羽叶报春人工繁育种群逐渐繁衍扩大,张莹在广泛收种后,也对自己和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常实验中,他会选择优良单株进行编号挂牌,记录其颜色、形状、大小,在适宜时机对陕西羽叶报春进行“人工授粉”,通过不断优化配对繁育方案、进行定向育种和杂交,让其品种更加优化。

  补上陕西羽叶报春回归“最后一块拼图”

  事实上,让陕西羽叶报春在西安植物园安家、生长和繁育,并不是保护工作的最终目标。张莹和团队有着更大的“野心”——让陕西羽叶报春“回归”到野外,并且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物种。

  张莹告诉记者,对陕西羽叶报春的保护,起初是因为科研人员的“私心”。“这一物种原本就是中国的,却被外国人发现,且还一度近乎灭绝,作为科研人员为弥补心中的遗憾,所以必须要尽心保护它。”张莹说,更重要的是,野外的陕西羽叶报春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威胁,目前,发现的陕西羽叶报春野外种群仅有7个,1000余株,尚未摆脱濒危的困境。随着繁殖技术的提高以及社会对陕西羽叶报春保护意识的提升,尝试让其回到原产地附近进行生长,这才有利于促进野生陕西羽叶报春资源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张莹在距离发现陕西羽叶报春不远的洋县一处合适的位置开始了野化实验。在样方里种植下种子进行自然繁殖,结果成活率并不算高。“目前,我们还没有条件对陕西羽叶报春的全基因组图谱进行检测,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无法确定失败的真正原因。只能后续继续加大实验投入和力度,将制约陕西羽叶报春成活率的因素找出来,将其植物基因组演化研究中的‘最后一块拼图’完成,更好的指导陕西羽叶报春的栽培繁育及野外回归。”张莹说。

  在张莹看来,陕西羽叶报春不仅具有科研价值,还具有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只有发掘出陕西羽叶报春更多的利用价值,才能实现对它的最好的保护,同时也能为陕西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文/首席记者 龚伟芳 图/记者 杨力)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陕西 羽叶报春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