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 :夯实“耕”基 让乡村振兴“地”气十足

2023-09-22 14:42:17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 辽阔的玉米地连成一片“碧海”,蔬菜大棚里生机盎然……近年来,府谷县立足实际,发展玉米、糜子等特色产业,广泛运用节水灌溉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建设高标准农田,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辽阔的玉米地连成一片“碧海”,蔬菜大棚里生机盎然……近年来,府谷县立足实际,发展玉米、糜子等特色产业,广泛运用节水灌溉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建设高标准农田,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初秋时节,记者走访府谷各地,探寻农业发展的科技“密码”。

  智能系统实现节水增效50%以上

  9月5日,府谷县哈镇硬路塔村,农田里一株株玉米挤挤挨挨,深绿色叶片交织在一起。

  地面上,一条条黑色细管沿着玉米行道向深处延伸,玉米生长所需的水肥通过这些细管被精准“投喂”到根部,玉米苗茁壮生长……

  “整个村子的水体是自循环的,雨水回收到蓄水池里,过滤消毒后用于浇灌。”硬路塔村水肥一体化系统工程技术人员乔永祥说,“我们通过物联网技术,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滴灌,这种模式非常节水、省工。”

  在府谷县田家寨镇东沟村,一排排蔬菜大棚内,葡萄、青椒等果蔬长势喜人,这里的所有大棚都建设有智能灌溉系统。

  “我们依据精准化的数据实施科学灌溉,果蔬品质有保障,而且还省时省力省工节水。”东沟村党支部书记高永茂说。

  据府谷县农业农村局统计,目前全县已建成蔬菜大棚1874个,发展设施蔬菜栽培面积1144亩。各项目广泛运用灌溉系统进行种植,这一方式较传统漫灌方式节水50%左右。

  调整种植结构 发展旱作农业

  秋高气爽,地处府谷县中部区域的木瓜镇上,1万多亩糜子将在几十天后相继成熟,颗粒归仓。

  “我们这里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势高,水调不进来,一旦遇到干旱期就会大幅减产。”木瓜镇副镇长杨永平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镇开始调整种植结构,大面积种植糜子、谷子,发展订单农业。

  由于糜子基本不需要灌溉,特别耐旱,该镇群众一改过去“靠天收”的局面。“今年糜子产量高,市场价格也高,效益不错。”杨永平说。

  近年来,府谷县在发展适应性旱作农作物上取得了新突破。

  “目前,全县已种植10.5万亩糜子。”府谷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慧斌说,“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开发,府谷县已经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不过,部分地区水资源还是相对匮乏。为此,各地调整结构,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成效显著。”

  高标准农田占比达18%

  田成方、渠相连、路成网……走进黄甫镇太家沟村,一片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让种粮农户吃下“定心丸”。

  “我们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小田变大田,新增了耕地面积,水渠进行了硬化,避免了跑冒滴漏等问题。”黄甫镇副镇长尚宝明说,根据初步测算,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每亩增收200公斤以上。

  据初步统计,自2012年以来,府谷县累计投资3.2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约2100元,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占全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18%。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显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改良了耕地土壤质量,增强了洪涝灾害抵御能力,粮食普遍实现增产增收。”杨慧斌说。

  数据显示,建设高标准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58,农作物产量增加20%以上,农业生产年均增收3000万元。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该县同步推进旱作节水农业,两年来共发展旱作节水农业3万亩,其中“漫灌改滴灌”4700亩,山旱地“四位一体”集雨补灌4770亩,旱作集成技术推广2万亩。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生产成本有效下降,实现了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有效破解了“靠天吃饭”的困局。

  “今年,我县计划投资5800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亩均投资1660元。目前,部分乡镇已启动建设。”杨慧斌说。(记者 许鹏 通讯员 张乐佳 王永新)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府谷县 乡村振兴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