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宝塔区:“基因红”照亮“发展红”

2023-07-17 07:19:41  来源:三秦都市报  


[摘要]延安市宝塔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富集这一优势,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有3个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4个村入选市级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从延安市区出发,沿着G341国道西行约17公里,就到了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街道温家沟村。沿途,售卖瓜果的农户增多,一栋栋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进入视野。闻着果香寻觅而去,只见西瓜、草莓等水果长势喜人。

  近年来,温家沟村党支部按照支部引领、棚栽支撑、转型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棚栽产业,实现规模集约生产、农旅融合发展、产销有效衔接,现已成为宝塔区棚栽产业“第一村”。

  “我们现在共有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782座,2022年人均纯收入1.68万元,其中大棚收入1.2万元。”枣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薛锋说。

  温家沟村是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室旧址所在地。新华广播电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的第一个人民广播电台,于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被誉为“冲破黎明前黑暗的灯塔”。

  “我们以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为契机,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今年预计完成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蔬菜示范园区景区化提升、大棚建设3个项目,总投资达82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永兵介绍。

  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宝塔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富集这一优势,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有3个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4个村入选市级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跟进确定了24个区级红色村,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红色样板”村庄。

  “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大生产运动,但我从小耳濡目染,很受鼓舞。十六岁我就被选为妇女干部”“我腿疼、腰疼,但嘴不疼,能讲故事”……

  坐落于山脚下的陕北农家小院里不时传来几句河南话,这是侯秀珍老人在红色家风馆内讲述南泥湾故事。

  侯秀珍家风馆建成于2021年,以刘宝斋老战士旧居为主体,加修平房4间,与原有1孔老窑洞组成布展宣讲室。家风馆整理展出照片100余张,搜集展出老物件30余件。

  侯秀珍老人在40多年的岁月里,日复一日地讲述南泥湾的故事,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一集红色家风传承、红色故事讲述、陕北风情体验为一体的家风体验馆,已经成为南泥湾村的一张红色名片。

  在冯庄乡党委副书记白喜军看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说到底还是要以长效可持续的产业为根基。

  位于延安城东30公里的冯庄乡冯庄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农村团支部的诞生地。近年来,冯庄乡以团旧址为重点,积极打造以康坪知青旧居—李庄特色采摘—冯庄团文化培训为核心的“红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我们村发展温室大棚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生产的果蔬品质好、价格低,深受市区消费者的喜爱。我们紧紧抓住这一产业优势,打造‘冯庄果蔬’品牌,走上了标准化、有机化的高质量农产品发展道路。今年,我们利用中央补助资金,新建高标准温室大棚20座,建设大棚蔬菜产业园区,加快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白喜军说。

  “家人们,把小心心点起来……家人们,这是咱们村的花卉市场,有喜欢的点个关注……周末可以带着家人孩子一起来逛逛……”38岁的川口镇川口村党支部书记陈永阳一有时间,就利用网络直播宣传村里的花卉产业。

  “川口村离城近,又是延安县委、县政府旧址所在地。村‘两委’班子讨论后,决定发展大棚花卉产业。目前,15座一期大棚已投入使用,每年可为集体增收75万元。已有2座二期大棚对外承租,其余17座正在建设。”陈永阳说,川口村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培植绿色业态,实现了“红+绿”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川口村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一片片昔日的红色土地,通过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深挖本地资源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不仅焕发出新活力,也让广大群众更加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步伐。(记者 刘居星)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乡村振兴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