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鹏 通讯员 李良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委关于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2023年,榆林市清涧县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紧扣县委“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聚焦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示范点”“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目标,以“四抓四促”为“三个年”活动开好局起好步。
抓生态、重治理,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聚焦“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示范点”目标,实行共治化、规范化、常态化“组合拳”,使生态底色更加亮丽,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全员参与共治化。采取“支部带动、党员示范、群众跟进”的工作模式,有效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志愿者、群众踊跃参与,定期开展人居环境集中宣传整治行动。二是项目带动规范化。以大项目集中推进来带动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实施242国道沿线河岸两侧植树、植草、栽花等靓化工程,完成乐堂堡、寨则湾村的雨污分流项目建设。三是网格管理常态化。严格落实人居环境整治与“五级五长”制相结合,夯实片长、包村干部、行政村长、小组长、中心户长五级长责任,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定期监督检查,确保环境整治常抓不懈。
抓产业、谋发展,促中心经济稳步增长
铆足干劲,踔厉奋发,全力发展“一红一绿一精”三个特色产业模式。一是激活“一红”产业新引擎。重点围绕构建红梅杏现代产业体系,在李家沟村实行红梅杏的统一修剪、统一喷洒农药、统一施肥、统一采摘、统一装箱分拣、统一销售模式,形成李家沟红梅杏“大市场”效应。计划在周边村新嫁接红梅杏3500亩,使中心红梅杏面积扩大至10000亩,年产值突破300万元。二是培育“一绿”产业新动能。继续加强与农投公司的合作,重点培育高山河、陈家河“塬上农庄”绿色小杂粮种植示范基地3500亩,确保农户既有保底收益又可务工获得工资性收益,实现收入稳步增长。三是释放“一精”产业新活力。充分挖掘工匠精神,增加笤帚、扫帚、盖帘等精美编织品的附加值。通过选树典型,利用网络直播形式,采取大户带动散户、能手培养新手等模式进一步扩大特色精美手工编织品的体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抓民生、增福祉,促巩衔工作扎实推进
采取“一周一自查、半月一核查、一月一研判”的形式,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李家沟村率先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养殖场等“庭院经济”,丰富“四维”产业发展模式。加大果杏、小杂粮、大棚等“土专家”“民间高手”的发掘和培养,积极尝试将其纳入乡级公益性岗位管理。新开幸福院一个,维修坝地5座,新修便民桥3座,新建文化广场2个,新栽路灯500盏,治理地质灾害点20个,硬化村组道路10公里,进一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党建、强队伍,促干部作风能力显著提升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制度,注重特色党建品牌创建。一是建立“1314”学习制度、“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党小组学习劳动竞赛制度,建立“驾照式”考核办法分类分层次管理党员,打造“善思勤学”党建品牌。二是全面推行“群众点菜、支部派工”管理制度。成立爱心综合服务站、行政便民服务站、基层治理服务站,开展社会服务、行政服务、民事调处及公共事业服务,打造“精准服务”党建品牌。三是始终秉承“实干兴邦”理念,围绕“四维”产业格局,脚踏实地抓产业,把党建的独特优势转化成了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竞争优势,打造“实干笃行”党建品牌。真正做到以学促干、以干促改,干部作风能力显著提升,汇聚起乐堂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