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安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少,都能够顺利地脱贫,确保小康’的殷殷嘱托,砥砺奋发,攻坚克难,实现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9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9.9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区域贫困问题得到根本性缓解,为全面乡村振兴和幸福安康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4月13日上午,安康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绪海在该市“牢记嘱托 担当作为 幸福安康谱新篇”系列发布会上讲到。
余绪海从三个方面诠释了该市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干劲:牢记嘱托,主动作为,安康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后是不是能够稳定下来,是不是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就看这些基本的措施是不是稳定的、持续的’重要指示,深刻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紧抓过渡期政策机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统筹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促进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振兴三重叠加工作,“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一、衔接过渡平稳有序。坚持“四个不摘”,实现机构、人员、政策、工作、机制有效衔接、平稳过渡。一是完成市县乡村振兴机构重组,成立巩固衔接领导小组和11个专项工作组,完善“四级书记一起抓”、市级领导联县包村、县级领导联镇包村、部门包村联户等工作机制,确保不摘责任。二是精准对接中省政策,制定17个方案文件,细化配套措施,落实2021年度中省衔接资金18.92亿元,下达2022年中省提前批次衔接资金15.82亿元,完成市县配套衔接资金4.47亿元,保持主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不摘政策;三是用好中省定点、常安协作、万企兴万村等帮扶力量,组建1271支工作队,选派1189名第一书记、2339名工作队员,实现992个脱贫村、12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91个800人以上搬迁安置村(社区)驻村帮扶全覆盖,确保不摘帮扶;四是建立及时发现、研判交办、精准帮扶、督导评价、双向闭环“五项机制”,紧扣发现、认定、交办、解决、销号五个环节,累计纳入三类监测对象19646户62869人,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53890项,9364户29813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确保不摘监管。
二、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克服灾情疫情影响,持续巩固“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68.77万名群众稳定增收,壮大新社区工厂吸纳3.17万人就近就地就业,稳定公益性岗位安置4.13万脱贫劳动力就业,强化服务保障组织36.88万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多措并举稳定群众收入。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602元,同比增长15.17%。二是改造提升农村危房1740户,修缮重建因灾损毁农房4066户,坚定不移保障住房安全。三是修复水毁农村供水工程1716处,因地制宜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毫不懈怠强化饮水安全。四是严格控辍保学,对排查出的1910名大病患者全部开展救治,对79.88万脱贫群众参保实行资助,实施临时救助7741人次,持之以恒兜牢民生防线。
三、重点工作扎实有效。紧盯关键,突出重点,各项业务工作扎实开展、成效明显。一是开发上线巩固衔接大数据平台,采集录入全市76万户250万农户基础信息,实行“一户一码”“一键报送”,动态监测全面覆盖。二是完成5个重点帮扶县总体规划编制,制定九项具体支持措施,编制储备项目2825个、资金规模43.9亿元,重点帮扶县工作高位推进。三是完成220.66亿元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健全项目库建设,储备项目4826个、资金规模67.05亿元,开展资金项目全流程、全覆盖综合评估,绩效管理持续强化。四是新增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1.41亿元,贷款余额23.09亿元,发展互助资金协会1118个,聚合资金6.67亿元,产业发展扶持有力。五是认定消费帮扶重点产品3108个,累计实现产品销售29.24亿元,卖难问题逐步缓解。
余绪海表示:新征程上,安康市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始终紧盯宏伟蓝图,始终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和安康“创优”精神,担当作为,接续奋斗,坚决守牢“一条底线”,紧盯“两个重点”,实现“三个转向”,促进“三个乡村”。(通讯员 王宇富)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