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周年暨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召开

2021-06-14 02:13:40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周年暨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召开。...

  【编者按】6月10日,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周年暨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承办,以“推进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为主题,旨在完善应急管理本科培养方案,强化应急管理师资力量,提高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应急管理学科发展。12位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15位专家在平行论坛上作交流演讲,专家们的观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前沿性、前瞻性和启发性。

  本次会议的12位主旨报告嘉宾和15位平行论坛演讲嘉宾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不同层次探讨了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的多种问题,综合来看,主要探讨了四个相互关联的大问题:应急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应急管理人才需求、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和应急管理本科教学体系。其中,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被探讨次数做多,专家们从通用型培养方案和特色型培养方案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奚家米致辞

  一、应急管理学科知识体系

  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夏保成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陈安研究员对于应急管理学科知识体系这一基础问题进行了探讨。


夏保成教授

  夏保成教授认为,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的着眼点不同,但应急管理学科不仅包括包含应急准备、灾害减除、应急响应与灾后恢复重建在内的应急管理,还包括以风险防范为主的日常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工作体系由政府构建,围绕实际问题展开,旨在预防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实践性,强调功效性,而应急管理学科体系由学界构建,旨在为工作体系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要具有系统性和基础性;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是学科体系的服务对象,并对学科体系不断提出要求;应急管理学科的本体是致灾机理和防灾救灾的组织与方法,应急管理学科的关键问题是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灾害对人、财产、环境和发展的损害,应急管理学科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应根据应急管理学科本体和分支结构设计培养方案,开展教材建设。

陈安研究员

  陈安研究员认为,现代应急管理是为了降低事件的危害,基于对造成突发事件的原因、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所产生负面影响的科学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方法,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地监测、应对、控制和处理。现代应急管理的功能在于:①面向受灾人员的救援救助;②面向受灾群体的资源管理;③快速及时的信息搜集处理;④面向次生灾害的防范功能。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①突发事件机理分析;②应急体制设计;③应急机制设计;③应急资源管理;④应急预案管理;⑤风险与应急评价;⑥应急心理与行为;⑦基础设施设备与技术;⑧系统与平台;⑨应急文化。现代应急技术主要包括:①应急通信技术;②应急监测检测技术;③应急物流运输技术;④定位与遥感技术;⑤数据处理分析技术;⑥决策支持技术;⑦事故调查分析技术。

  二、应急管理人才需求

  中国地震应急救援搜救中心曲国胜研究员和中国人民大学王宏伟副教授对于应急管理人才需求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曲国胜研究院、蔡立辉教授在线报告

  曲国胜研究员首先从救援体系能力建设的视角介绍了国际应急管理趋势:①大城市应急抗逆力的创新与规划——智慧城市应急;②国家-社区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设;③社区应急响能力——CERT建设;④无人工具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⑤社交媒介在应急管理与救援决策中的综合应用;⑥加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与交流;⑦应急运行中心(EOC)标准化配置与工作程序;⑧应急准备能力评价与建设策略;⑨“一带一路”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与援助;⑩空中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近年来应急管理的关注热点与趋势主要包括:①基于风险和情景构建的预案体系;②基层应急和救援能力评估与建设;③综合灾害应急救援处置体系建设;④恶劣环境的灾情获取与实时传输;⑤现场通信、实时动态决策与指挥;⑥面向社区与公众的灾情预警发布;⑦企业的防灾可持续发展计划制定;⑧现场指挥与应急运行体系的建设;⑨基层第一响应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救援能力建设新动向包括:①国际应急救援能力建设;②国家综合救援能力建设;③社区应急响能力建设;④空中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应急管理新动向(九大工程)包括:①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工程;②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工程;③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④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⑤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⑥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⑦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⑨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曲国胜研究员最后指出,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人员、救援处置人员、基层响应人员、社会救援力量存在重大缺口,我国应急救援学院亟待建立。

王宏伟副教授

  王宏伟副教授首先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三个方面引出当前应格外重视应急管理教育。他认为,应急管理教育应该总结历史教训,在国家顶层设计下,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目前的应急管理教育存在理论的贫困;应急管理没有自己独特的史、论、方法;应急管理课程设计缺少共识;理论与实践对接的不够紧密。他认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依然薄弱;应急管理人才包括多层次——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救援人才;应急管理部门是政治机关,应急管理改革后,以安监为主体的应急管理队伍难以适应新时代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应急管理行业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难以吸引、留住优秀的人才。基于此,进一步指出,对于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可以考虑以下措施:①借鉴公安、海关院校的培养经验,适应全员准军事化的模式,开展专项培养(应急管理专门学校或仿效国防生的定向培养);②普通高等院校的学位培养+专门院校的岗位培训;③应急部门+教育部门的联合培养(如MPA应急管理方向);④国家统一设置的基本理论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实践实习课程。

  三、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专家们从通用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和特色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通用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蔡立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郭雪松教授、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雷晓康教授、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张津嘉博士后等人对通用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探讨。

  蔡立辉教授认为,科学认识应急管理学科体系是制定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应急管理是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需要从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视角上开展研究和人才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是一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应坚持以公共管理为基础、应急管理为特色的学科建设取向;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到应急管理一线学习实践,也可以通过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实验室来间接了解。暨南大学应急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思政引领、知识为本、技术赋能的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举措在于:①以课程为中心,建设教学团队;②以课堂为基本单元,融合多种教学方法;③以实习基地建设为抓手,搞好实践环节;④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夯实培养基础。

郭雪松教授

  郭雪松教授认为,应急管理学科研究与教学内容涵盖人、物、环境和关系多个方面,不限于紧急事态或突发事件本身,而是所有引发紧急事态的相关问题。他指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应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应急产业发展,大力培养高端应急管理人才,加强统筹规划,培养新时代应急管理复合型人才;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为:在风险治理、应急管理等领域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良好的知识结构、开阔的学术视野、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有志于从事应急管理与风险分析工作的高层次、高水平专业人才。他认为,人才培养主要方向包括:①新兴风险评估与治理;②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分析与设计;③应急管理前沿技术。郭教授最后强调,应该以系统思维推进应急管理人才培养。


雷晓康教授

  雷晓康教授认为,应急管理专业基于学科交叉融合背景,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产学研平台和实践基地必不可少;政校合作、校企合作对于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科发展的经验主要包括:①对接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从实践中提炼研究问题;②建立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科研教学团队,采取措施,促进团队成长;③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承担科研项目,签约教学实践基地等;④积极组织团队开展多种交流活动;⑤与兄弟院校加强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互帮互助。

张津嘉博士后

  张津嘉博士后认为,关于应急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从教师结构来看,应提倡授课教师背景学科多元化和实践实训老师多样化;从课程设置来看,各学校背景不同,应急课程设置各有侧重点,共会共商形成指导性的课程大纲与培养方案;从实践实训来看,应急管理专业侧重管理,注重大学假期实践实训,构建政府、研究院、企业等专项单位应急管理实习基地;从就业升学,应急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包括应急局、消防、选调生、公务员、企业等,升学方向主要为交叉学科。


黄涛珍教授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黄涛珍教授指出,在高风险社会下,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应急管理部门亟需应急管理人才,还使得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高应急管理意识知识和能力。河海大学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培养要求。在知识要求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宽厚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特别是掌握水安全和社会安全应急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务;在能力要求方面,要掌握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分析的普遍能力,具备应急管理活动的专门技能,使学生能够胜任应急管理部门以及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事业中的各种应急管理工作。河海大学以工科为主,水利为特色,多学科协调,该校公共管理学科致力于借助工科的学科特色,进行交叉融合,彰显技术特色。

张小兵教授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张小兵教授指出该院的人才培养实践,分为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教材建设三方面。在人才培养方面,教学全院打通三专业(管理科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突出应急特色,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引领系室三年计划,致力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在实习实训方面,实训基地建设运转成效卓著,实训条件良好。在教材建设方面,展示了该院的丰富成果,包括20余种教材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最后,针对人才培养提出一些思考,强调注重“过程+结果”导向的人才培养,力图做实做强应急管理专业。

  (二)特色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西安科技大学李树刚教授和沈阳化工大学笪可宁教授等人对特色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探讨。

李树刚教授

  李树刚教授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探讨了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西安科技大学是一家以工科为主体的高校,如何开办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是曾经面临的问题。他认为,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专业定位在于依托学校学科优势运用应急技术与管理,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协调”的应急管理人才,依托学校地矿与安全特色形成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制定依据在于:①学校地矿与安全特色;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应急领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④《西安科技大学202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原则意见》;⑤根据社会安全需求以及结合用人单位意见。

笪可宁教授

  笪可宁教授结合沈阳化工大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关于化工安全与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成果和经验,展望了化工安全背景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新问题、新机遇和新挑战。她认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具有突发性、连锁性、高损失等特点,应急管理人才对于化工行业发展非常重要。她指出,沈阳化工大学的应急管理专业是因化工而建、因化工而兴、因化工而特,旨在打造学科交叉融合、科教产教融合、服务领域需求、信息技术赋能的应急管理专业。

何峥嵘教授

  广西警察学院何峥嵘教授指出,广西警察学院应急管理学科以公安专业为主,致力于实现办学资源水平的新发展与新提升。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经历了从参公向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转变,并从公安行业拓展到了应急管理行业。从地方特色、行业特色、专业特色、实战特色四个方面体现出了该学院的应急管理专业特色。课程特色首先依托公安专业优势,以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教学与研究为核心,其次依托法学专业优势,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化教学和研究。服务行业实战教学以及校内实训教学的特色,应急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室以及警务技能训练课堂的校内实训教学,都体现了广西警察学院应急管理专业的特点与优势。


黄艳超副教授

  北京城市学院城市建设学部黄艳超副教授指出,北京城市学院为“应用型、实用性”的公有民办体制的新型高校,该校与北京市应急管理局长期合作,致力于培养城市安全管理本科人才,学校的最终目标为促进学生就业。通过对产业新业态的调研分析发现,城市安全产业需要大量的安全评价、咨询、技术等服务人才和平安城市的建设管理人才。通过对企业调研分析发现,安全培训岗位、安全管理岗位需求量大,安全管理岗位是最能体现城市安全的常态性、预防性、综合性管理的岗位。通过对高校调研分析发现,高校城市管理专业没有开设关注城市运行安全管理的专业。因此,北京城市学院城市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与思维,掌握现代城市运行安全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型人才,符合社会需求。最后指出,在应急管理专业建设、应急管理系统人员学历提升、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具有进一步可以深入合作的方向。

  四、应急管理本科教学体系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应急管理教研部李雪峰教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陈安研究员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米红教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李雪峰教授指出,建设中国大国应急管理教育的背景在于大国战略要求、大知识体系和大实践基础;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管理学门类视角下,应急管理跨越宏观与微观、政府与企业、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应当是一个新的、独立的一级学科;我国应急管理的优势体现为:①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急思想的显著优势;②文化:坚持共同的应急理念、伟大的抗灾精神的显著优势;③动力:坚持党集中统一领导应急事业的显著优势;④主体:坚持应急依靠人民的显著优势;⑤能力: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应大灾的显著优势;⑥延伸:积极参与全球应急领域治理的显著优势。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筹安全和发展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应急管理意义日益凸显;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显著优势实现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此,进一步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应急管理教育应该涵盖大安全教育理念、大规模教育体系、大协作教育发展、大实践教育格局、大开放教育格局这五个重要方面。

  陈安研究员认为,应急管理教育体系离不开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完善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又有特色侧重,必须教会学生一定的工具方法,需要突出预案编制与管理的重要性。

米红教授

  米红教授围绕问题域的独特性分析、应急管理的教学科研——基于不确定推理的特征集合解析等方面分析了应急管理教学研究问题的独特性。他指出,应急管理的教学科研应该考虑到关联性特点、异质性特点、逆向性特点、情景性特点、风险性特点、危机应对性特点、动态仿真和模拟的特点。他认为,应急管理教学与科研的方法论的意义在于:①是对同质性研究方法论的重大突破;②是复杂性、关联性研究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是情景分析研究最好的研究领域;④是对逆向性、忧患性的定性研究理论,从技术路径的细化和补充;⑤是从如何控制风险、化解危机的问题导向性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突破;⑥是联系国际化、精准性的比较和预测、预警——从全球性和国际性的视野来把握研究方向及其未来趋势的突破。他认为,应急管理教学与科研的创新路径在于:①兴趣;②想象力;③批判精神。最后,米教授通过一些经典的案例,分享了团队在应急管理实证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

  (作者:周文光等)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应急 管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