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聚焦关键环节 筑牢城市安全堡垒

2025-03-13 06:05:30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2024年西安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汛期防火期实现了“零伤亡”,没有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3月12日,记者从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深化六个改革’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了解到,2024年,市应急管理局以“加快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能力水平上实现新突破”为牵引,扎实推进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汛期防火期“零伤亡”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记者了解到,2024年我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妥善应对包括8轮强降雨在内的24轮降雨过程,高效处置严重洪涝地质灾害,汛期防火期实现了“零伤亡”,没有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相关工作主要呈现以下4个方面特点:

  在安全生产方面强治本、见实效。我市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在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城镇燃气等11个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企业主体责任和全员岗位责任落实等10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专题安全教育培训12万余人次,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600多家,升级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工艺3.3余万项,完成燃气、供水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1100多公里,658家高危行业企业全部投保安责险。

  在灾害应对方面强体系、健机制。我市健全完善防汛减灾“四项机制”实施细则,组织修编市级防汛预案,调整完善指挥架构,动态完善全市防汛“五级包抓”责任体系,编制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案及“四项机制”,组织开展相关实战演练,靶向发布预警信息136期,转移避险群众8万余人次,出台应急救援装备发展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与39家产能保障单位签订协议,共储备应急物资470余万件,新建应急避难场所220处,全市现有应急避难场所822处,可满足780万人的紧急避险。

  在预警指挥方面强本领、聚合力。我市预警指挥平台持续扩能,横向接入整合16个市级部门的39个信息系统,实现了对184个镇街和2838个村(社区)直达一线的音视频联通,进一步规范预警指挥和防范处置流程,修订《西安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西安市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筛选确定市级应急救援队伍110支7650人,全年共举行各类应急演练活动180场次。

  在能力提升方面强基础、增效能。我市建设运行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探索形成西安智慧应急新模式,实时监测数据15类35种,累计处理各类预警126起,在全省率先完成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全市193个镇街(园区)全部建立工作机构,共编配专兼职工作人员1200多名,编组救援队伍3400余支5万多人,补充各类应急物资120多万件,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做好安全科普宣传,带动我市应急产业蓬勃发展。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2000户以上社区逐步投放应急救援胶囊

  2025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将牢牢把握“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这条主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全力抓好5个方面工作。

  聚焦安全基础再夯实,构筑本质安全新体系。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将持续推进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规范运行,积极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建设,按照行业类别、风险大小等情况,对企业实行分类分级监管,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十大行动”,提高重大事故隐患有效判定、精准识别和全面排查能力。

  聚焦监测预警再精准,赋能智慧防范新手段。全市应急管理系统以AI技术为引领,以“智慧应急2.0”指挥平台建设为契机,将新建企业监管等功能,建立应急数据资源库,加强洪涝、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智慧分析推演能力,协调落实48个森林防火监测点位建设,建立省、市、区(县)、镇(街)、村(社区)五级应急无线专网指挥调度系统,切实提升“三断”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通信保障力。

  聚焦指挥体系再流畅,应对抢险救援新形势。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将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突出实战演练,全面提升洪涝灾害救助能力,建立多方联动、多措并举的社会动员机制,制定紧急情况下预警信息发布推送办法,加快推进全市第二批直升机起降点建设和航空应急救援应用,健全应急物资调拨体系和调拨规程。

  聚焦应急能力再加强,提升基层治理新质效。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将加快推进具备应急指挥、专业训练等功能的应急救援培训教育战训基地和西安市安全生产资格考试分中心直属考试基地建设,建立应急管理标准库,扎实推进国家综合减灾社区标准化试点建设,统筹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成秦岭山区集中安置点改扩建建设任务,加大物资储备场所建设布局,为2000户以上的大社区逐步投放应急救援胶囊。

  聚焦监管效能再提升,树立应急管理新形象。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将规范执法流程、立案标准、自由裁量及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开展“企业执法+普法联系点”活动,减少入企打扰,推进执法检查全流程管理,严格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建立警示教育、事故复盘、对照检视长效机制,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骆妍)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公共安全治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