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晶图/文
夏季的王曲司法所,窗外蝉鸣不断。看到办公室一只大号蚊子不停地飞,陈立栋拧开了电风扇。
陈立栋,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司法所所长,王曲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今年6月12日,他被评为全省“十大调解能手”,是其中最年轻的。
拿法律讲道理
陈立栋是学法律出身的,他最擅长的,就是用法律讲道理。
今年4月8日下午,王曲街道中甘村村民王某来到司法所反映情况,他通过合法渠道办理了土地手续,在村里分了宅基地,在动土盖房打基础时,邻居赵某不让他盖房,还封了他家门口的路。赵某手拿铁锹说,只要自己不死就别想盖房。
陈立栋和同事一起了解情况,原来赵某气不过王某拿到了宅基地审批手续,因为自己没拿到,就认为是村干部偏袒王某,收了王某的钱,遂作出不理智举动。
陈立栋赶到现场,一边劝说赵某放下铁锹,一边声称已经报警。他告诉赵某,要是发生人身伤害会构成刑事犯罪。
“这样的邻里矛盾事太多了。”对陈立栋来说,这只是数不清的调解事情中的一件。
做通赵某的思想工作,陈立栋又叮嘱村干部催促完善证明手续。陈立栋说,村民很多都不懂法,情绪激动起来,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
“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作为人民调解员,维护辖区邻里和谐关系,陈立栋们干的事很琐碎,但都不是小事。
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我是当过兵的,喜欢做事雷厉风行,而且要做就一定要做好。”来王曲司法所一年,陈立栋说,这里从他一个人变成了现在的6个人,一间房变成了6间。司法所也不再是全长安区倒数的了,“现在至少也是前五了吧”。
在基层,人民调解员遇到的问题是难以想象的。“很苦、很累。但是,遇到的事情只要能有思路,能把事情调解好,给人家解决了,那种满足感、成就感就是我喜欢这个岗位的原因。”陈立栋说。
“也会遇见赖在办公室不走,不考虑后果,什么难听话都能说出来的。”陈立栋皱着眉头说,这种时候真会觉得没劲干了。
每个月,陈立栋至少调解五六件矛盾事,小到家庭矛盾,大到群体上访。
王曲村一名妇女,因为前夫离世,就又招了个上门女婿,一年后夫妻俩感情不合,执意闹着要离婚,起诉到法院,判决执行未果,僵持之下就找到了陈立栋。
陈立栋找来双方平日关系较好的亲属,一方面做双方思想工作,一方面妥善处理经济纠葛,最终双方形成了离婚经济财产分割协议,使法院判决得到了执行。
“要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要让矛盾升级成为刑事案件。”陈立栋说,一年下来,王曲镇警方的报案率都下降了。
“三所一庭”新探索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大调解’的概念,所有的案子要先以调解为主。”陈立栋说,今年以来,人民调解员工作越来越多了,“所有事都是可以讲道理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调解对双方更有利,中国法律制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预防犯罪,要给一个重新改过的机会。”针对应对当前社会矛盾,要充分发挥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行政调解为主导、以司法调解为保障的“大调解”机制有关精神,陈立栋提出了“三所一庭”创新工作方法。
今年5月,王曲司法所、派出所、陕西泽诚律师事务所和人民法庭一起,探索成立了“三所一庭”联动化解矛盾大调解新机制试点。
“我们探索建立一种‘一站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机制,多部门共同协作,充分发挥联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作用。”陈立栋认为,所有形式调解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把矛盾尽量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所一庭”工作机制,受到了长安区司法所的表扬,现已在全区内推广。
面对一年以来取得的成绩,陈立栋坦言,做好了才对得起“十大调解能手”这份荣誉。
编辑: 罗亚秀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