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实现产业兴旺与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统一

2021-09-24 16:07:19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  省政协委员,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推广研究员常勇发言:
  今年6月1日施行的《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三条规定:促进乡村振兴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我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喜获丰收,但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谷物、食用油籽、畜产品等重要农产品进口量大幅增加,农产品自给...

  记者 杜静波 摄

  9月24日下午,省政协月度协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在礼泉县袁家村召开。

  省政协委员,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推广研究员常勇发言:

  今年6月1日施行的《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三条规定:促进乡村振兴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我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喜获丰收,但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谷物、食用油籽、畜产品等重要农产品进口量大幅增加,农产品自给率仅为70%左右。因此,促进产业兴旺,巩固和提升农产品自给率,是包括我省在内全国上下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为引领,以苹果、奶山羊、棚室栽培为代表的“3+x”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带动了我省农村集体经济的较快发展。2020年全省13538个村集体有了收益,占有集体资产村数比例达到73.2%,10492个村集体实现分红,544余万群众拿到了集体分红,分红总额达26.6亿元。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仍需提高、区域优势仍需充分发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例仍然较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状况仍然严重,还有近27%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收益、63.6%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越是以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为主的偏远地区,增收难度越大。

  统筹谋划农业特色产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兴旺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统一,将有效推进我省乡村全面振兴。

  为此建议:

  一、依据资源优势制订到村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村是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单元。以“一村一品”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提升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为目标,以行政村为单元,制订村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统一的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可有效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自给率的提高。一要注重传统优势产业的提升,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二要注重新型潜势产业的发展,科学推进,增强产业的后备力量。三要在“最适宜的地区培植最适宜的产业”,以保障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依据产业发展设立到村的集体经济奖补资金。目前,我省形成了土地盘活、物业经营、服务创收、联合发展和产业引领等五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要加大支持推广力度。建议政府依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状况,设立到村的集体经济奖补基金。一要在财政预算中拿出专项资金奖补。二要在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奖补。三要把生态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进步等与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相关的项目纳入奖补范围,保障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

  三、制订高效配套的集体经济奖补资金管理使用政策。一要建立特色产业发展评价体系,制定奖补标准,提升奖补资金使用效果。二要把奖补资金向以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为主的偏远地区倾斜,早日实现我省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清零。三要确立集体经济奖补资金的使用范围,除用于特色产业发展外,可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集体公用设施的维护、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明乡村建设等,以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四、强化农业特色产业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机制,已成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并作为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纽带,充分发挥其居间服务的优势,促进特色产业更好地发展。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政策 产业 常勇 月度协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