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闫智
在关中平原的田垄间,无人机巡田、智能灌溉设备已现雏形,但小农户面对数字化改造成本只能望而却步;在陕北的果园里,传感器收集着土壤墒情数据,却因部门数据壁垒无法与气象预警系统联动;在陕南的养殖基地,智能设备投入后因缺乏专业人才维护,逐渐沦为“闲置资产”……
智慧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形成的数字化农业方式。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陕西坐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一“国之重器”,聚集90多个省部级以上农业科研平台和7000余名科教人才,具有发展智慧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我省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但智慧农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常委赵明莉说。
为深入了解我省智慧农业发展情况,摸清推进智慧农业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与不足问题,作为九三学社安康市基层委员会主委,去年8月,赵明莉组织农业专家到杨凌示范区调研智慧农业进行专题调研。
经调研,赵明莉发现,智慧农业前期投资大、收益慢,市场主体投入积极性不足;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农户和经营主体吸收新技术能力有限;区域基础条件不均衡,技术推广难度大;行业壁垒导致数据共享不畅,“数据烟囱”制约决策效能。
“如果说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主动脉’,那智慧农业就是激活生产效能的‘毛细血管’,只有让‘毛细血管’畅通无阻,农业高质量发展才有持续动力。”赵明莉说。
赵明莉和农业专家系统梳理了我省智慧农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与破解路径,在此基础上,经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多次研讨打磨,最终形成了《关于加速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提案》。这件提案提交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后,被列为重点提案交由省农业农村厅承办。
提案建议:完善顶层规划,出台补贴、贷款优惠等支持政策;提升科技含量,推动数字化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建设重大项目,以项目牵引产业升级;加强人才培养,构建“传统农民—职业农民—新农人”培育体系;重视AI与区块链技术,搭建农产品溯源体系。
“提案办理单位多次与我们对接,听取意见建议,并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答复书面报告,还召开了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副秘书长徐炳运说。
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针对提案中意见建议认真分析研究,结合我省智慧农业发展实际,逐条逐项提出有针对性可落地的举措——
对于“提升科技含量”建议,省农业农村厅表示,将充分发挥陕西省数字“三农”协同管理平台和“三农”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重点产业链深度融合,贯通政府部门间不同平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与业务资源的协同联接,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全产业数字链。
回应“建设重大项目”建议,省农业农村厅表示,已成功争取5个国家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总投资超亿元。将继续探索农业生产智能化典型应用场景,完善陕西省农业物联网综合管理分析平台,加强与县(区)物联网示范应用点的对接管理,提升各县(区)主导优势产业物联网应用覆盖率,推进特色产业物联网应用服务体系形成。
落实“加强人才培养”建议,省农业农村厅表示,将重点研究制定人才培训的政策支持机制,对吸引、培育人才突出的主体,对能吸引来高新人才的产业,在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坚持把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相结合,继续开展全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在培训中,加大数字素养相关内容比重,全面提升乡村合作社和农民组织的数字化水平。
对于“重视AI技术”建议,省农业农村厅表示,将推动AI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落地应用,从强化政策与产业链建设、技术应用深化与场景拓展等方面,覆盖“生产—流通—溯源”全环节,系统性推动AI与农业深度融合,为农业农村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我对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这件提案、并作出详实系统的答复表示衷心的感谢。”赵明莉表示,将继续发挥界别优势持续建言献策,为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