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清晨,汽笛声划破长空,一列满载电池组件的中欧班列(西安)缓缓启程,驶向德国。这个平均每100分钟就有一列班列发出或抵达的西安港,已成为中国内陆对外开放的繁忙枢纽。
自2013年11月28日首趟西安至哈萨克斯坦国际货运班列开行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30845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主要指标连续7年稳居全国前列。这支新时代的“钢铁驼队”,正凭借更密集的班列、更高效的运营、更深入的融合,带动陕西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让流动的陕西活力迸发,让“一带一路”风光更美。
更密集——
跨里海中欧班列强劲增长
11月12日一大早,阿塞拜疆166国际物流和货运公司中国区负责人萨尔汗·库班里就忙着给海外客户发邮件,为他们预订舱位。
“去年,我在西安开设中国分公司,不到一年就完成了1000个标准集装箱的货运量,把中国制造的汽车、工业机械和日用品,通过中欧班列运往阿塞拜疆。”萨尔汗·库班里自豪地说。
“中欧班列(西安)的开行量多年位居中国第一,这是我最看重的。”萨尔汗·库班里说,西安港能将来自各地的商品高效汇集于此,再通过跨里海中欧班列运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大幅降低跨境物流的运输与时间成本。
他算了一笔账:“若走海运,中国货物运抵阿塞拜疆通常需两三个月;而通过中欧班列(西安),仅需20天左右即可送达客户手中。铁路运输兼具比空运价格低、运量高,以及比海运时效快的优势,极具性价比。”
越织越密的“通道网”,架起亚欧经贸往来的“黄金桥”。而“陆海内外联动”模式,正是中欧班列提升国际贸易效率的关键。
西安港与青岛、宁波等沿海港口合作,开通6条铁海联运班列,实现货物“一站式”转运至内陆枢纽,并通过18条国际干线辐射欧亚,截至目前,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发送货值超5400亿元。
近两年,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班列数量不断增加,运输时效由原来的15至23天缩短至11天左右。截至2025年10月,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开行跨里海班列超400列。
“今年以来,西安港多次刷新该站中欧班列日装车纪录,单日装车最高达1314车。2月28日,西安港开行中欧班列24列,平均一小时就有一趟中欧班列发出或抵达,创单日到发中欧班列最高纪录。”西安铁路局西安铁路物流中心国际港营业室值班主任刘顺利说。

更高效——
数据联通让“下单”更方便
在发货量屡创新高的同时,中欧班列(西安)的发货效率也不断提升。这样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快递”,又是如何“下单”的?
11月13日,在西安浐灞国际港的北京欣赛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铁路货运操作员李洁在电脑前为客户预订中欧班列的舱位。
“在中欧班列长安号综合服务平台,我们能看到各趟班列的出发地、目的地、发车日期和舱位预订情况,可根据需要选择班列,点击一下鼠标,就能‘下单’。”李洁指着屏幕上的班列信息说。
目前,该平台运营西安至欧洲、中亚、俄罗斯以及跨里海、黑海等中欧班列线路,与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家铁路数据互联互通,3年来累计运量超过160万集装箱。
数字化联通为发展赋能,也为客户减负。
“在平台录入装箱清单等单证,就可生成国际铁路联运单等材料,这些信息同步传到哈国铁进行预审,货物到达口岸等待时间大幅减少。”西安普菲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想说,“以前口岸换装要3至4天,现在只要3个小时就能完成换装,班列运行效率提高30%,企业综合成本下降15%。”
除了在线订舱、报关等“贴心”功能外,平台还推出了“在线融资”功能。4年来,平台联合各金融机构对企业提供超187亿元的资金支持,还特别推出“运单融资”服务,使中欧班列客户资金周转更便捷,让企业“出海”添底气。
同时,“综保+班列”叠加效益加速显现,吸引越来越多的东部和中部的汽车、鞋帽、车用液晶显示模组、无线路由器等货品到西安集结。
“仅‘区港联动’这一监管举措,企业可一站式办齐海关和铁路手续、入区退税手续,出口通关时间从1.6小时减至48分钟,每个标箱就能为企业节省成本约1400元。当前,海关、铁路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企业通过手机就能完成预约查验、过境落箱、人工放行和放行补发等小散环节业务办理,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西安车站海关关长王丽英说。
更深入——
中欧班列(西安)经济圈正崛起
“来,尝一碗刚出锅的油泼面!”11月13日,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爱菊健康生活体验馆内人头攒动。一家摊位前,掌勺师傅麻利地给面碗里放蒜末、辣椒、小葱。热油一泼,“刺啦”一声香味四溢。
制作油泼面的面粉,是爱菊集团通过中欧班列(西安),从哈萨克斯坦运回来的。近年来,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开展“订单农业”,还建设了粮油加工基地。
“今年,我们在北哈州运营了面粉成品、挂面、饲料等多个加工厂,海外工厂的产量提升了100多万吨,回程的运量也增加了三成。”爱菊集团党委书记刘东萌说,“当地的原材料直接制作成成品面粉、面条等,发运至国内,让西安人在家门口就能尝到‘中亚味道’。”

驰骋在欧亚大陆的“钢铁驼队”,让陕西与各国的合作更深入。
——6月10日,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建成投用,实现中国-哈萨克斯坦“枢纽对枢纽”物流运输通道升级,进一步提升阿拉木图与西安铁路物流运输时效及场站集散分拨能力。
——今年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期间,陕西举办中欧班列(西安)相关推介及合作论坛,与共建“一带一路”多个国家达成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制定利用规则的共识,实现货物运输跨境数据互联互通。
——西安浐灞国际港先后与俄罗斯集装箱运输公司和德铁集团全球货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有力提升境外货物的集结、分拨能力。
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中欧班列促进陕西与多国经贸合作规模屡创新高,国际协作密切高效。同时,依托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安浐灞国际港持续深化港产港贸融合发展,已聚集大宗批发、跨境电商企业4000家,带动大宗商品贸易额突破3000亿元,并引入中国康佳、德国克诺尔等产业龙头企业,区域500强及子公司达到98家,正在打造产贸聚集协同、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在国内外合作伙伴的紧密协作下,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正在加快构筑。随着空运、海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运输方式有机衔接,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一个蓬勃发展的中欧班列经济圈新图景正徐徐展开。(群众新闻记者 肖倩)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