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慧”种地到“链”全球 科技照见农业“新未来” ——第32届中国杨凌农高会综述

2025-10-30 07:00:05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圆满收官...

  记者 马尤翼

  金秋启幕,硕果盈枝,中国农科城杨凌与全球有个“约定”。

  10月25日至29日,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圆满收官。

  这是属于中国农科城与亿万农民的“年度之约”:本届农高会近50个国家1800余家企业共襄盛会,共吸引161万人次来杨凌参观,创近五届新高。

  这是全球农业科技“集中亮剑”的时刻:230余项“四新”成果全球首发,室内展、田间展、云上展、海外展“四展同步”,无人化植物工厂、激光农业、AI辅助育种等国内外1800多家企业携9600多项科技成果参展,用“新技术”“新装备”照见全球农业“新未来”。

  老陕的“中国饭碗”登顶“新流量”

  “土地是所有故事的开端,亦是价值生长的地方。”10月25日,在农高会开幕式现场,从渭南走向全国的“顶流文化主播”董宇辉深情讲述土地故事,瞬间点燃全场。

  当晚,他把直播间搬到了农高会现场,携手三位知名农业专家、历史学者漫游展馆,向千万观众生动讲述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革。

  “南稻北麦”“为什么是杨凌?”“故乡味道的眷恋”“我们生活的日常”等话题迅速“登顶”,掀起一场知农、爱农、强农的网络热潮。

  短短两个半小时,在“与辉同行”直播间,海量陕西优质农产品好物被瞬间抢空,吸引970万人次观看,带货超108万单,总销售额超5700万元,让更多场外观众看见中国农业的“高光时刻”。

  “昨天我们的产品在‘与辉同行’直播间卖了8000多单,很快就售罄了,今天赶紧调货补货了。”安康市平利县富硒堂茶业公司总经理王秀梅,向记者分享借势顶流直播间的销售喜讯。

  线上“三农”热潮持续,线下“三农”势头更猛。走进农高会C展馆榆林展区,一座动静结合的智慧农业沙盘如同一个微缩的“未来农场”,无人机模拟喷药、智能温室育苗、田间光伏转能,牢牢锁住了参观者的目光。

  “黄精还能做成茶?”在汉中馆中药材产业链产品区,不少参观者好奇发问。陕西亿超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人员黄凌云顺手拿出黄精啤酒、黄精益生菌等特色产品,用实物解答大家的好奇。

  从品牌到科技,从特产到生态,我省各地展团亮出硬核“家底”:西安“丰品长安”公共品牌首秀,整合地理标志资源树标杆;延安“苹果顶流”带278种农产品显实力;安康富硒好物和中药材则道出秦巴“大健康”密码,共同呈现了“千万工程”经验在三秦大地的生动实践。

  陕西味道,世界共享。在2025年全国龙头企业进陕西对接活动中,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及北京、河北等16省(区、市)和省内共14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齐聚,现场签约12个项目,总金额达6.45亿元,尽显农高会为陕西农业“虹吸”全球资源、输出“陕西味道”的核心平台效能。

  中国“硬科技”让世界农民“慧”种地

  农高会不仅是农业科技的“年度秀场”,更是未来农业的风向标。

  翱翔天空、精准作业的无人机,深入垄间、自主巡检的机器人,联通万物、智慧决策的云平台……近50个国家的1800余家企业带来一大批智慧农业、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等前沿科技成果,不仅是展示“超能力”,更是实打实地帮农民解决头疼事儿。

  农时金贵,抢收抢种刻不容缓。“黑科技”怎样为丰收保驾护航?成为众多种粮大户所关心的问题。

  “今年雨天多,抢收小麦是个难活儿,这些机器人有办法吗?”在农业智能装备专题展上,来自安康市汉阴县平梁镇的种粮大户王锡国问道。

  “针对雨后田地泥泞、轮式机械下地难的痛点,像我们的田间作业植保机、收割机都装上了履带底盘。”杨凌葡园智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源解答道,底盘的全履带式设计,类似于给无人车穿上了一双战靴,雨季过后,就能迅速进场作业。

  高精度机械臂、柔性机械手精准如手术师,采摘水果破损率可低至0.3%……来自酷牛创新的RoboOXmini采摘机器人在展会现场上演“摘苹果秀”。

  “它靠自带传感器和智能摄像头,能自主识别蔬果位置、颜色、甜度,判断成熟度,满足农户多样需求。”展位工作人员轻按遥控器给农民朋友讲解,只见机械臂将苹果平稳放进收纳盒,全程没伤一片果皮、一根枝条,把精准的“田间采摘力”尽显无遗。

  AR眼镜“对话”作物,“八爪鱼”播种机一体整地施肥播种,“小坦克”无人车不伤作物,科技装备正将新质生产力注入田野;在第七届杨凌种业创新论坛上,国家级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杨凌分中心正式揭牌;国际苹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促成15项技术合作与产销对接项目……在本届农高会上,科技脉搏跳动在田间地头,惠及千家万户,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强劲动能。

  “开放共融”与“永不落幕”双翼齐飞

  跨越山海赴合作,丝路热土聚商机。

  今年,杨凌农高会的“国际朋友圈”再次扩容。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博览会首次实现全部27个国家100多家机构和企业参展,达成“上合全家福”。

  斯里兰卡的香薰、白俄罗斯的巧克力、阿富汗的地毯、埃及的纸莎草纸画……上合组织27个成员国的特色商品,在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展区成了消费者争相选购的“香饽饽”。

  不久前,农高会海外展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多个领域意向揽金达6000万元,成为中乌农业科技与贸易往来的生动缩影。而在杨凌主会场,乌兹别克斯坦展位同样人气高涨,参展者络绎不绝,展现出双方农业合作的旺盛需求。

  乌兹别克斯坦展位负责人张长龙介绍,他们不仅带来了本国的威化饼干和蜂蜜,还趁着这次机会主动逛起了展会,希望把优质产品带回乌兹别克斯坦,让两国“好物”双向流通、互通有无。

  新朋友踊跃入圈,老朋友如期赴约。

  “杨凌农高会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平台。”作为第5次参会的“老熟人”,巴基斯坦参展商阿里对中国市场已“摸得门儿清”,他不仅精准戳中中国消费者的喜好,还借着展会结识了大批经销商,为后续合作夯实基础。

  展会现场,“美美与共”的友谊佳话不断上演。陕西海斯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带来的香兰素、胡萝卜素等王牌产品,当天展出不到两小时就成功“圈粉”俄罗斯客商安德烈。

  “陕西生物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发展模式,对我们国家有重要借鉴意义,这些产品也完全契合我们当下的需求。”安德烈说。

  以“农”会友,联结世界。本届农高会展会期间合同签约额高达258亿元,现场交易额达2.73亿元,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注入了澎湃动能。

  盛会落幕,“高光”不停。今年农高会突破“限时展会”的传统框架,开创性打造365天“永不落幕”常态化办展模式,以供销常年展、苹果常年展、农遗良品展,搭建起全年无休的产销对接窗口和成果展示平台,让农业新质生产力跳出“展会高光期”,持续释放中国农业发展的智慧力量。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杨凌 农高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