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社法委民主监督调研专题报道 完善治理体系 建设更有温度、更有活力的城市社区

2025-10-28 07:38:46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委员在商洛、宝鸡开展民主监督调研,详细了解我省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建设、自治能力提升、服务体系完善、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

  记者 张涵博

  社区作为城市运行的基础单元和治理体系的末端,也是居民感知城市服务与品质的窗口。近日,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委员在商洛、宝鸡开展“健全和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筑牢社会稳定和谐基础”民主监督调研,详细了解我省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建设、自治能力提升、服务体系完善、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

  调研组一行走进商洛市商州区城关街道东店子社区,顺着党群服务中心的楼梯拾级而上。刚走到文体综合服务中心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乒乒乓乓”的声音,3位居民正沉浸在运动的快乐当中。就在这层楼的另一边,社区村史馆静静陈列着村落发展的过往。楼上露台一角被改造成了陕南民居院落,一下勾起了委员们关于过往生活的记忆。

  社区居委委员房巧燕说,2023年以来,东店子社区通过改建老旧倒塌房屋,改造闲置危房,建成社区村史馆、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小丹鹤儿童服务中心、文体综合服务中心。在这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文化体育活动,凝聚力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回首过去,东店子社区的治理也曾面临挑战,作为商州区人口最多的社区,这里流动人口数量大,管理难度剧增。针对这一情况,东店子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构建起“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并将此前社区下辖的77个网格,重新优化为21个一级网格、33个二级网格、89个三级网格,并选配了专兼职网格长,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确保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聚焦基层矛盾化解,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路西社区的做法也颇具成效。该社区由原宝鸡氮肥厂社区与秦机社区合并而成,针对辖区下岗人员多、困难群众多、流动人口多且矛盾纠纷频发的现状,2018年,社区成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陈勤莉名字命名的“勤莉调解工作室”。该工作室坚持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聘请的24名调解员累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000余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8%,其中重大疑难纠纷260余起,防止民转刑案件10余件。

  “现在不少法官一年要办几百件案子,疲惫不堪。在社区这个最贴近群众的地方,把矛盾纠纷妥善调解到位,是最关键、也最有效的方式。”驻足展板前,省政协委员、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阿尼沙详细阅读“勤莉调解工作室”情况介绍并为其点赞。她说,“如果能把诉前调解这项工作做实做好,那进入诉讼阶段的案件就会大幅减少,这是对司法资源的极大节约。”

  当前,随着城市社区人口密度持续提升,居民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这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距商洛市中心城区5公里的商州区刘湾街道仁和社区,共安置来自商州区、丹凤县、山阳县等易地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户1580户5887人。谈及社区治理,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亚莉直言治理的挑战性——社区人员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利益诉求多样,社区群众从传统的农村生活转变到城镇楼房生活,从“自扫门前雪”到“远亲不如近邻”,在生活方式、邻里关系、文明素养、公共意识等方面,还有不习惯、不适应的地方。

  为此,仁和社区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线上线下走访,了解群众需求,收集社区民意,实实在在解决居民急难愁盼事。如今的仁和社区,2000余平方米的爱心菜园让有能力的残疾人、低保户和空巢老人免费种植;红白理事会既满足群众需求,又培育文明新风;社区核桃加工厂,带动了3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省政协委员、西安市殡仪馆中级殡仪服务员邓颐佳说,“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更让‘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有了具体落点。希望更多社区聚焦群众需求、优化服务举措,培育更多特色服务项目,让社区真正成为连接服务与需求的桥梁。”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需要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宝鸡市渭滨区清姜街道长岭社区有一支广受欢迎的志愿服务队伍——岭里十八匠。长岭社区党总支书记宁莹介绍,这是社区志愿服务,包含敲门匠、喇叭匠、厨师匠、e匠、书画匠、代办匠、修鞋匠等18类便民服务。

  “‘敲门匠’是什么?”“‘代办匠’呢?”……委员们你一言我一语,接连抛出疑问。面对大家的好奇,宁莹笑着耐心解答:他们都是为居民贴心服务的“身边人”。

  她说,社区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独居老人群体,而“敲门匠”的核心任务,就是定期上门看望这些独居老人,陪他们聊聊天、看一看生活近况,确保老人生活需求能被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至于“代办匠”,则聚焦居民生活中的小事难事,像代取医院检查报告、代取日常药品,或是帮行动不便的居民去超市采购米面等生活物资,这些居民不方便办的事,“代办匠”都会主动帮忙办妥。

  听着介绍,省政协委员、西安市新城区副区长李枫艳感触颇深,“他们的服务做得特别细致全面。不仅服务内容丰富,还形成了体系化的运作模式,这一点很值得肯定。我了解到现在社区居民的子女都会主动联系社区,希望十八匠能提供服务,这说明社区志愿服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在不断提升,居民的参与感也越来越强,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

  在调研中,委员们还了解到,当前部分社区存在经费投入与资源下沉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配比不足,社区资金不足,办公用房为租赁用房且面积有限。

  委员们建议,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保障社区治理专项资金投入,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居民群众受益”的可持续路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省政协 民主监督 调研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