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庞浩楠 通讯员 王慧丽 记者 唐冰
初秋时节,清晨的阳光掠过秦巴山脊,洒向白河县仓上镇石关村的木瓜林,鸡鸣声声,果香四溢。创业能人秦维勇一声悠长的吆喝声响起,一群群羽毛鲜亮的土鸡便从木瓜树的角落里扑腾着翅膀汇聚到一起,争抢着投喂的玉米和木瓜碎渣。
“这些跑山鸡可是我的‘金牌员工’”,秦维勇笑着捧起一只精神抖擞的芦花鸡说,“它们每天在木瓜林里‘上班’,负责除草、捉虫、施肥。这样养出来的鸡肉质紧实,鸡蛋蛋黄橙黄,一上市便供不应求。而鸡群的活动又让木瓜树长势更好,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真正实现了一地双收!”在秦维勇的带动下,仓上镇在4个山林资源条件好的村养殖“木瓜栖鸡”10万余只,形成了连片林下产业带,“木瓜栖鸡”畅销北京。
这幅“鸡鸣木瓜林”的生动图景,是近年来白河县大力推进“木瓜栖鸡”循环种养模式,实现白河木瓜带动一方百姓“永以为好”的生动写照。
让产业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离不开系统的规划和全链条赋能。“作为县富硒食品产业链‘链长’,我的任务就是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尤其是要集中资源力量,将具有潜力和特色的木瓜产业做大做强。”白河县政协主席余盛武如是说。
白河木瓜虽好,却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种植分散、产品单一、品牌不响。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破解白河木瓜产业发展的关键课题。
近年来,白河县政协将木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履职重点方向,经常组织委员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摸实情、找堵点,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开方献策,并得以拥有“木瓜栖鸡”这一新“土特产”。
在县政协的积极推动下,白河木瓜产业迎来重大机遇期,一场围绕木瓜产业的“升级战”全面打响。
抓好木瓜种质基因库建设,引进各种品种进行试种试验,种植高效优良品种100亩,进一步提高了白河木瓜的品质。
强化科技支撑,促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团队扎根白河,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攻关。在中厂镇,累计投资1.5亿元建成的木瓜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百益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计划生产木瓜原浆啤酒,并与荣氏集团签订采购木瓜原浆用于制作饮料意向协议,现正进行工厂扩建。果肉做食品、果皮做护肤品、果籽做代餐粉、果汁做饮料、果渣做饲料添加剂……在开发木瓜文创产品的同时,一系列高附加值的果脯、果酒、纯露、木瓜精华护肤品、木瓜酵素、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相继研发成功,产业链条得到极大延伸。“一个小小的木瓜,在我们这里能被‘吃干榨尽’,我是越做越着迷。”百益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全兵高兴地说。
注重品牌打造,委员们利用自身优势,多方奔走呼吁,聚力打造“白河木瓜”区域公共品牌,通过举办木瓜文化节、对接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等,让深山里的“金果果”和“金蛋蛋”畅销全国。
“近两年,余主席四处奔走协调,全力以赴做好资质认证工作,光皮木瓜已被列入省级食品目录,现正在申请进入‘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名录’,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光皮木瓜炮制规范正在公示,从食品到药品,白河木瓜将迎来一个新的产业领域。”白河县木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商国楚高兴地说。
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白河木瓜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县木瓜种植面积达14.2万亩,木瓜市场经营主体53个,培育发展木瓜加工企业13家,综合产值达10亿元。
望着漫山遍野的金黄木瓜,余盛武信心满满:“我们的目标是让白河木瓜从‘地方特产’变身‘世界精品’,让《诗经》中‘永以为好’的美好寓意,成为百姓共同富裕的生动写照。”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