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挑大梁” 三秦农民“富口袋”——省政协“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专题协商会综述

2025-10-16 07:39:36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省政协召开“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专题协商会,与会省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和市县(区)政协负责同志与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互动交流,共绘我省“十五五”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蓝图...

  记者 马尤翼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

  洛川苹果、周至猕猴桃、临潼石榴……一个个“金字招牌”让乡亲们特色农业饭碗端得更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40元,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如何让三秦大地农民群众持续增产增收?10月15日,省政协召开“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专题协商会,与会省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和市县(区)政协负责同志与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互动交流,共绘我省“十五五”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蓝图。

  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为助力高质量编制我省“十五五”规划凝心聚力。为形成高质量的建言成果,此前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延安、宝鸡开展专题调研,并前往新疆考察“取经”,学习借鉴经验做法。

  “当前,我省农业特色产业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但产业增收效能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不强、收入结构依然单一等问题仍客观存在。”会上,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张普庆结合调研情况,提出加快产业集成提升、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强化产业要素供给等对策建议。

  作为陕西五大千亿级产业链重点特色产业,2024年陕茶成绩亮眼:茶园301万亩、产量14.7万吨,出口近2000吨,同比增长471%。

  如何聚力做活“茶文章”?民建陕西省委会委员、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歆代表民建陕西省委会建议,设立省级茶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茶叶品牌整合,梳理完善陕茶“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体系构架,加大对省级茶学科研平台和团队的支持力度,鼓励“链主”企业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省级茶产业成果转化平台,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走出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共融”的茶农增收致富之路。

  全球每4个猕猴桃就有1个来自陕西。秦岭深处的猕猴桃曾是藏于山野的“毛蛋蛋”,如今蜕变为果农手中的“黄金果”,其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富民产业福泽千家万户。

  “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当前,产业发展多依赖规模扩张,在深层次拓展上仍面临利益联结机制松散、三产融合深度不足、增收渠道相对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致富的动力热情。”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常委雷秀娟在会上说。

  她代表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从创新股份合作模式,构建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强化科技普惠赋能,推动小农户现代化转型;拓展产业增值空间,创新收益分配机制;创新金融保险服务,完善风险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陕西苹果产量稳居全国“果业冠军”宝座,与猕猴桃并肩撑起三秦大地的特色富民版图。“当前,我省苹果产业仍存在大而不强、产业效率低、综合竞争力弱等问题。”咸阳市政协副主席郭群星代表咸阳市政协建议,强化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建立果树新品种试验示范站,加快新优品种示范推广,开展苹果新品种贮藏技术研究,加大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持续抓好果业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发展特色产业,群众受益是关键。省政协委员、铜川市政协主席刘西林给出具体路径答案。他代表铜川市政协建议,强化政策支撑,确保财政衔接资金较大比例投向产业发展。主动招引、精心培育链上企业,深化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分享红利。

  “十四五”时期,依托秦巴山区优渥生态优势,中药材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群众增收的新支柱。

  “秦巴无闲草,遍地皆灵药。”省政协常委,汉中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汉中市委会主委范英建议,强化政策扶持,在土地流转、信贷贴息、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公用品牌培育打造力度,对发展前景好、产品结构优的规模企业实施“一户一策”。树立“中药材+”融合发展理念,形成中药材产业城乡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链。

  “要让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冯永忠建议,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结合、分层分类覆盖”的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网络,加速节本增效技术直达基层,提高农户经营性收入。

  龙头企业主动“挑大梁”,特色产业才能全力“加速跑”。省政协委员、陕西远大电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小卫建议,一方面要制定分级分类培育计划,集中资源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旗舰型“链主”企业;另一方面要强化“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产业组织基础,设立省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为产业加速注入“资金活水”。

  …………

  坦诚建言、共谋发展,与会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积极回应大家的建言关切——

  省发改委主任王青峰表示,下一步,将聚焦金融支农、基础设施、冷链物流等短板,不断夯实农民增收基础条件;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富雪玲表示,将支持杨凌建设作物和畜牧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延安、渭南建设苹果全产业创新体系;省财政厅副厅长陈军平表示,将持续加大农业特色产业资金投入力度;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表示,将围绕8条省级农业重点产业链,制定“十五五”全产业链发展规划,构建“秦农大脑”数字化管理平台,壮大“链主”企业和头部龙头企业,完善政策支持与联农带农成效挂钩机制,拓宽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渠道。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省政协 专题协商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