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往南,一块规划面积6.69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委以重任——其不但和毗邻的高新区城市客厅联动打造出高颜值与硬实力兼备的城市级新地标,还将与西安交大创新港一起构筑“两港带动、跨区协同”的发展格局,成为重塑西安“大南部”的关键拼图。这就是长安区首座信息科技新城——未来信息港。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未来信息港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是在去年9月发布的《关于西安市高新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公示》里。在“两港带动、跨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中,比肩西安交大创新港并被赋予了同等使命的未来信息港,绝对不是一个小萝卜头的体量和分量。
进入2025年,未来信息港迅速从蓝图走向现实,一步步揭开了神秘面纱。根据3月份发布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信息港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招标计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信息港校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西沣片区,规划路以南、西沣路以东、终南大道以北、仓台东路以西;西电校区征收范围1084亩,净地762亩。
“未来信息港”,并不是西安独家首创。依托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而建的硅谷,是全球最早的位于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不仅孵化出了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的企业和产业,更蹚出了一条可以复制的城市发展新路。
既然有硅谷这样现成的作业可以抄,就不用下河摸石头,还能避免走弯路。
和先行者一样,未来信息港,也是要把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深度连接起来,实现创新空间、产业空间和生活空间的紧密融合,将科教资源最大化转变成“为我所用”的发展红利。
据了解,计划于2028年建成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港校区有别于传统的封闭式大学,而采取了街区化布局,既是一个完整的校园综合体,又追求与城市融合贯通、相互渗透。按照未来信息港“一轴两核七片区”区域整体空间承载结构,将在未来信息港校区周边大手笔打造一座花园科技总部集群,作为整个片区的核心地标形象,此为“科技总部核”;往东是面向整个西沣片区的中心公园,此为“中心公园核”。围绕着两大“核”,四周配置有一个科研片区、三大产业片区和三大宜居社区。
西安“大南部”更加丝滑紧凑
在“一总两带”总体布局下,以西咸新区为总窗口,一面向东南打造横跨高新区、长安大学城、航天基地的“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另一面向东北打造横跨经开区、渭北新城、阎良区的“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目前,南部这条“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集中了众多科教资源,但空间规模较小,而且较为分散,没有形成IP级核心科创平台。未来信息港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为什么脱颖而出的是未来信息港?主要有两个层面的考量。
从产业发展看,信息科学领域的探索与突破已成为大国比拼争夺的焦点之一。而这恰恰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优势和长项所在,政策助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强更大,本身也是使命所在。与此同时,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强势学科高价值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又能够与西安正在打造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与高端制造、光电产业等5大新质生产力主导产业无缝衔接,相应构建起以五大技术集群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
从区域发展看,西边有未来之瞳,东边有长安大学城,处在中间的未来信息港正好可以扮演起多重纽带功能。不仅承担着发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雄厚科研实力、承接高新区科创与产业辐射、引领长安区产业创新升级的角色,还将在全面盘活、激活相邻区域联动发展中,与毗邻的高新城市客厅共塑城市新中心。
高颜值的未来之瞳与硬核实力的未来信息港,将联手构筑起一座“未来之城”。(群众新闻记者 刘印 通讯员 杨鹏)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