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民意“小阵地” 书写履职“大文章”——汉阴县政协以委员工作室探索基层协商小记

2025-09-01 07:10:18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近年来,汉阴县政协锚定委员工作室“迭代升级、提质增效”目标,以“建是基础、管是重点、用是关键”为路径,将履职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推动协商民主在基层焕发蓬勃生机...

  实习记者 庞浩楠 通讯员 张海燕 记者 唐冰

  近日,在汉阴县兴隆佳苑社区委员工作室,一场“家门口的协商会”成功破解绿化带管护难题。居民张大爷由衷感慨道:“没想到这个小房间,比想象中还顶用!”这生动的一幕,正是汉阴县政协委员工作室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真实缩影。近年来,汉阴县政协锚定委员工作室“迭代升级、提质增效”目标,以“建是基础、管是重点、用是关键”为路径,将履职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推动协商民主在基层焕发蓬勃生机。

  织密网络

  搭建民意“连心桥”

  自2022年5月起,汉阴县政协精心构建“4+7+4”立体履职网络——4个区域委员工作室、7个界别委员工作室、4个行业委员工作室遍布城乡,将全县159名委员精准编入各委员工作室,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协商矩阵;聚焦党政关切、群众急难愁盼,秉持“委员主体、突出特色”原则,统一“六有六上墙两公开”建设标准,投入10万余元打造规范化阵地,为委员履职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升级县政协官网,以专委会读书群为枢纽,实现工作动态实时共享、社情民意一键直达,实现“云端+线下”双轨并行,架起党群沟通的“连心桥”,让民意收集更便捷、更高效。

  创新机制

  激活履职“动力源”

  委员工作室的长久生命力,在于常态化、长效化运行。汉阴县政协建立了“领导抓总、召集人主责、专委办督导”的委员工作室闭环管理体系,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以学习赋能,提升委员履职能力。汉阴县政协连续三年组织委员赴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学习培训,并结合本地专题课堂,邀请专家授课20场次,累计培训200余人次;通过以会代训、现场观摩等形式,激发委员履职热情,提升委员履职本领。

  以考核促效,修订完善《委员履职考核办法》。汉阴县政协将反映一条社情民意、提交一件提案等“五个一”要求确定为委员履职考核硬性指标,推行委员轮值制度,让履职成效可量化、可视化。

  以机制增效,推动工作室“一室多用”。汉阴县政协通过主席会议年度评议、分管领导半年督导、专委办季度指导、政治指导员每月联系的多层级管理模式,将15个委员工作室打造成集学习、宣讲、协商、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履职阵地,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驿站”。

  实干为民

  打造服务“暖心站”

  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是检验委员工作室的“试金石”。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自2022年以来,汉阴县政协共开展理论宣讲活动280余场、读书活动120余场;走访群众2350余人次,收集社情民情信息337条;组织开展“微协商”活动22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220件,办成一大批民生实事,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从关爱教师、医护群体的暖心行动,到助力乡村振兴的“爱心鸡苗”“红桃认购”活动……委员工作室累计消费帮扶28万元、捐赠物资40万元,将履职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写在田间地头和社区楼栋。其中,教育界别委员工作室短视频《心声》荣获全省政协系统“秦商量”短视频大赛第一名,多个委员工作室获得安康市政协表彰,成为群众身边亮丽的“协商名片”。

  心系万家灯火,委员就在身边。从家长里短的细微小事入手,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破题,汉阴县政协以委员工作室“实打实”的履职实践证明,协商民主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汉阴政协 委员工作室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