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整理
【新闻回放】“现在不用总琢磨那些应付上级、虚头巴脑的‘套路’,专心干事就行,心里踏实多了。”近日,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调研中,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以前层出不穷的形式主义做法已大幅减少,大家得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抓落实、谋发展、优服务。
网友观点:减负不是终点,而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起点。当干部们从“群里刷存在”转变为“一线解难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工作方式的转变,更是执政理念的升华。站在治理现代化的新赛道上,需要各级各部门既要做好行政负担的“减法”,更要做好治理效能的“乘方运算”。
网友观点:为基层减负是发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解散工作群只是破冰之举,要防止形式主义顽疾卷土重来,还需多管齐下。公众期待着各地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实实在在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让更多基层干部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代替华而不实的报表,让治理回归实效,让服务更贴民心。
【新闻回放】近日,有网友发帖指出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中两处表述存在语句问题:第一处“我校决定录取你入XX学院(系)专业学习”,被认为存在“句式杂糅”问题,“决定”“录取”“入”“学习”多个动词叠加;第二处争议语句为“请你准时于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被指出存在“语序不当”“用词不当”。有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两处表述并非严重语病,但存在不够简洁通顺的问题。此事引发网络关注,有人佩服“网友火眼金睛”,有人表示反对“过于吹毛求疵”。
网友观点:对待文字的态度,折射出文化观、价值观与文明观。从网友提出建议,到专家给出权威解释,又到高校虚心接纳,“文字之争”正是文化共鸣的实践注脚与情感同频,映照中国人蕴藏在骨子里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文字是通达中华文明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严谨、认真、理性对待文字,折射尊崇文化与敬畏文明的价值取向与精神理念。
网友观点:沿用30年的北大录取通知书,现在忽然有了网友热议的“问题”,既是观察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变迁的一个“标本”,同时也可以成为公众和高校积极互动进而促进教育进步的契机。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