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政协 履职启新篇——铜川市政协“书香政协”读书活动综述

2025-07-15 07:10:53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铜川市政协以“‘书香政协’铜川·同悦读”读书活动为载体,将读书学习与履职实践深度融合,打造了具有政协特色的文化品牌...

  记者 蒋维博

  近年来,铜川市政协以“‘书香政协’铜川·同悦读”读书活动为载体,将读书学习与履职实践深度融合,打造了具有政协特色的文化品牌,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双促进、读书与履职双提升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

  以书香涵养政协政治品格

  铜川市政协机关党总支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读书活动作为强化党建引领的重要抓手,积极创建“‘同悦读’书香机关”党建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政协系统落地生根。市政协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微信工作群等线上渠道和委员工作室、机关书屋等线下阵地,组织党员委员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为增强学习感染力与实效性,市政协将读书活动与主题党日有机结合,创新开展“传承照金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庆“七一”读书分享等特色活动,组织党员到旬邑县马栏革命旧址、关中革命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在诵读经典与实地研学中强化党性修养;通过专题读书班、专家辅导、警示教育等形式,推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等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浓厚氛围。一系列举措使书香成为涵养“政协气质”的清泉活水,实现了“党性强起来、效能活起来、形象亮起来”的多元成效。

  创新载体:

  多维平台激发读书活力

  铜川市政协在读书平台搭建上坚持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网络。线上依托“智慧政协”平台开设读书专栏,通过微信群开展“每日荐读”“云端分享”,打破时空限制,促进即时交流;线下打造“机关图书室—委员工作室—社区书屋”三级阅读阵地,机关图书室与市图书馆联系定期更换图书,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铜川市全民阅读示范点”,成为展示政协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活动形式上注重传统与创新相融合。既有《论语》品读、经典诵读等传统文化浸润,也有“AI时代新思维”等前沿话题探讨;既保留“读书沙龙”“心得撰写”等传统形式,又创新开展“道德讲堂”“赛诗词”等趣味活动。4月下旬举办的“书香润德·阅读赋能”道德讲堂暨读书分享会,通过“学习语、诵经典、赛诗词、谈感悟、聚合力”五个环节,激发机关干部参与热情,现场赠书与“图书漂流”计划更是推动了资源共享。

  履职转化:

  读书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

  铜川市政协坚持“读书为履职赋能”的理念,推动读书活动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通过建立“读书+调研+协商”衔接机制,委员们将阅读中的思考转化为高质量建言,2024年形成协商成果10篇,提出意见建议600余条,获得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24次,切实解决了铜川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委员们通过开展专题读书活动掌握政策背景,形成的建言被《人民政协报》报道,助推改革走深走实;关于“一次挂号管三天”便民服务的提案不仅落地见效,更在全省推广,彰显了读书转化的民生温度。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同样成果丰硕,《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提升农村公路建管养水平》等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多篇信息被省政协采用,助推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在凝聚共识方面,市政协通过“三联系”机制(主席联系界别、专委会联系部门、委员联系群众),将读书活动延伸至基层,开展“春耕助农”微服务、基层义诊等“五微”活动22次,帮扶困难学生、慢性病患者47名,捐赠图书物品惠及群众千余人,实现了读书履职的“外溢效应”。短视频《奋楫笃行谱新篇》在省政协讲好政协故事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生动展现了书香浸润下的政协新风貌。

  品牌升华:

  持续深化书香政协建设

  立足新起点,铜川市政协正以更高标准推动“书香政协”建设走深走实。下一步,将着力在三个方面深化提升: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读书活动的核心内容,结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等重大节点,开展主题读书月活动;二是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委员读书积分制”,将参与情况纳入履职考核,激发内生动力;三是扩大辐射效应,加强与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的合作,开展“送书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活动,助力“书香铜川”建设。

  “读书学习是政协的光荣传统,也是新时代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铜川市政协主席刘西林表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市政协将继续以书香涵养履职能力、凝聚奋进共识,为谱写铜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智慧与力量。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铜川政协 读书活动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