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许鹏 通讯员 马海乐)当下的榆林市绥德县崔家湾镇,红薯地里绿浪翻滚,生机盎然,但甜菜夜蛾等潜伏的害虫却让种植户们心中有不少担忧。7月11日,榆林市政协委员绥德县委员工作室联合绥德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到该镇苏家圪凸村,展开一场科技助农的绿色防控行动。
清晨6时许,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满载药剂的无人机在技术人员操控下腾空而起。雾化药液如细雨般均匀洒落田间,精准覆盖每一垄红薯苗。“本次选用11.8%甲维·虫螨腈悬浮剂,按每亩60毫升至80毫升的标准配比,并加飞防助剂,既能高效、精准施药,又能提高农药利用率。”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黄绥平一边监督农药配比,一边向农户讲解安全用药知识和技术防控要点。
“前几年红薯长到这个时间段,全家老小都得下地打药,近三年这些‘铁蜻蜓’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无人机空中转几个来回就解决了!”对于这次绿色防控行动,苏家圪凸村党支部书记苏世军竖起大拇指。
据统计,本次无人机统防统治累计覆盖850亩红薯地,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打药提升20余倍,所有防治费用均由农业救灾专项资金承担。
“这是县政协‘一线履职’的生动实践。”据县政协委员李霞介绍,工作室在实地调查时发现种植户面临的虫害问题后,随即与农技部门联合制定了解决方案。“从发现问题到措施落地,我们全程跟踪,确保农业救灾资金和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夕阳西下,完成作业的无人机陆续返航。田间地头,政协委员正与农户交流防治心得。在这场“虫口夺粮”的保卫战中,现代科技作业已悄然成为委员履职的新媒介。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