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旧空间里拓展新天地

2025-07-01 08:01:25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目前,陕西城镇化率已达66.14%。这个数字表明,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人民群众的需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记者 郭军 实习生 高学满

  访谈嘉宾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魏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李昊

  陕西省房地产研究会秘书长 王蔚然

  2024年、2025年,政府投资支持的重点项目中,城市更新成为一大亮点。

  什么是城市更新?举例来说:旧房加装电梯,方便老年人出行;地下管网重修,解决污水横流问题;改造闲置空地,建设小公园,满足居民休闲需求;闲置老厂房改造,打造消费新地标,成为群众周末好去处。总之,城市更新就是让城市更宜居、智慧、有韧性。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进一步加快城市更新步伐。6月19日,记者邀请3位行业专家探讨陕西如何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工作。

  记者:为什么要进行城市更新?

  李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目前,陕西城镇化率已达66.14%。这个数字表明,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人民群众的需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魏博: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就是要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同时,有效拉动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记者:更新什么?

  王蔚然:要瞄准与民生最紧密相关的短板。城市里大量老旧小区、工矿片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普遍存在道路破损、供水供热不稳定、电网老化、雨污合流等“城市机能退化”问题。

  李昊:《意见》将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全部纳入城市更新范围,要因地制宜实施改造。

  记者:怎样更新?

  王蔚然:《意见》围绕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部署了8个方面主要任务,具有系统性强、为民务实、精准施策的特点。

  李昊:城市更新要从“面子”到“里子”。一方面要注重街巷环境和风貌提升,另一方面要致力于电力入地、雨污分流、燃气改造等基础设施提升。例如,兴平市城区雨污分流EPC(一期)项目,新建的雨污分流系统,将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避免了雨水对污水处理厂造成的负荷。该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兴平市排水系统防洪能力,降低污水处理负荷30%以上。

  魏博:城市更新过程中,各地探索了一系列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比如为突破加装电梯难题,西安市曲江新区开创了以“业主主导、政府搭台、专业辅导、合力运作”为工作总思路的“五个到位”工作法;铜川市王益区建立区政府班子成员包抓镇办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制度,按照“一小区一特色、一小区一亮点”的工作思路,指导各镇办在违建拆除、楼体改造、设施完善、物业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打造特色和亮点。

  记者:谁说了算?

  魏博:城市更新要有效解决居民的生活诉求。从开始设计时,街道办、施工团队等就要对周边居民的需求进行整体调研。

  例如,铜川市对馨苑小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时,街道办经常开居民代表座谈会,让居民参与讨论老旧小区改造相关事宜,并根据居民意愿量身定制需求清单。在改造过程中,施工单位邀请居民在方案设计、施工监督等环节全过程参与,提升居民满意度。

  记者:更新成什么样?

  李昊:注重补短板,重点更新改造城市排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注重促消费,引导地方在老旧片区更新改造中加强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娱乐建设;注重建机制,鼓励地方在项目储备、用地审批等城市更新管理机制方面积极探索。

  记者:钱从哪来?

  魏博:建议利用“两重”“两新”国家政策窗口期,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增后劲、上水平”的城市更新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专项补助资金和国债项目。2024年,西安市成为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的15个城市之一,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2亿元。随着西安市人民体育场、工人文化宫、红旗公园、护城河及环城公园综合改造工程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片区功能得到提升,受到群众欢迎。

  王蔚然:城市更新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仅靠政府财政是不够的,还要想办法通过制度创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例如,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等政策性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覆盖成熟的城市更新项目,以资本视角打通“投—建—管—退”的完整闭环,为项目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应探索成立城市更新基金,通过股债结合的方式,支持城市更新,拓宽融资渠道,撬动更多市场化资金。

  记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蔚然:城市更新不能盲目,关键要抓“体检”。必须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体检”就是以问题为导向,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把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

  魏博:城市更新要先抓规划。结合“体检”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明确城市更新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建设项目和实施时序,从专项规划到片区策划,再到项目实施方案,确保城市更新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城市更新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