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璐
“这份荣誉太重了,它属于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的劳动者。”4月28日,刚刚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杨银娟轻抚奖章,语气坚定又充满深情地说。
杨银娟是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渭河热电厂发电部的一名汽机运行管理、高级工程师。在她看来,这份至高荣誉不仅是对个人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所有奋战在电力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礼赞,是属于整个行业的荣光。
杨银娟的职业生涯是一曲扎根一线的奋斗之歌。在轰鸣的设备声中,她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成为电力设备的“妙手神医”。近30年来,经她解决的设备异常超百起,确保机组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百余次安全完成发电机组大型启停操作,累计稳发电量约800亿千瓦时——这个数字,接近我省全年电量需求的三分之一。每一次设备故障的排除、每一度稳定输出的电力,都凝结着她对工作岗位的无限热忱和敬业。
火力发电厂作为电力供应的核心支柱,其稳定安全运行对于社会繁荣与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名电力职工,杨银娟秉承“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的信念,熟记每一台设备位置、系统运行工况,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用脚步丈量生产现场的每个角落,巡查设备数万台次,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安全定心丸”。
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和“双碳”战略,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针对企业机组深调阶段需启动电泵运行的难题,通过系统改造,将辅汽并入汽泵汽源,增强汽泵出力,有效降低厂用电率0.8%,每小时为企业节约厂用电2000多千瓦时。”杨银娟言语中满是骄傲。
2021年,杨银娟带领技术攻关小组积极查找1号机真空偏低的原因,经过反复排查和仔细推敲,最终确定是由于密封水U型水封回水量不足所致。她通过调整回水门和开大注水门保持回水量在一定范围,使真空上升了0.7Kpa,节约供电煤耗约1.2克。
技术创新是杨银娟不懈追求的目标。作为“杨银娟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她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创效,陆续完成了机组能耗指标创优、节约酸碱消耗、降低输煤电耗等87项课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4项,总创效3000余万元,其中一项创新成果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2023年成功入选首届全国电力系统女职工创新联盟。
在杨银娟的带动下,工作室充分发挥“孵化器”作用,带动更多青年技能人员的创新热情,公司系统25个职工创新工作室相继成立,累计获得创新成果507项,实用新型专利316项,发明专利25项,创造经济效益10801万元,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
“向杨师傅学习”“杨姐,你现场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回来给我们讲讲心得体会呗”……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结束后,杨银娟的手机不断弹出同事们关心与祝贺的信息。看着一条条真挚的祝福,她更加坚定了扎根一线、培育新人的决心。
“我要把在大会上感受到的鼓舞和力量带回去,和大家一起攻克更多技术难关。”杨银娟说,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深耕技术创新,以初心敬党、以匠心爱岗,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将热血融入电力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