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数据保护:别总靠事后“打补丁”

2024-12-10 08:59:10  来源:新华社  


[摘要]智能汽车数据隐私泄露问题近日再度引发公众关注。一位智能汽车车主发现,他的汽车AI能轻松掌握自己近一个月的全部出行信息。联系到近期几起数据泄露事件,公众对于智能汽车用户数据信息“裸奔”的担忧再起。...

  □ 新华社记者 梁建强

  智能汽车数据隐私泄露问题近日再度引发公众关注。一位智能汽车车主发现,他的汽车AI能轻松掌握自己近一个月的全部出行信息。联系到近期几起数据泄露事件,公众对于智能汽车用户数据信息“裸奔”的担忧再起。

  为强化智能汽车数据隐私保护,近年来,有关部门做了不少工作:无论是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列出相关规定,还是出台《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都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不过,随着当前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问题一直层出不穷:一些车企用户的敏感信息被频频暴露于公众视野,车内隐私视频被随意泄露等事件,更是时有发生。

  智能科技跑得快,监管脚步不能慢。智能汽车数据隐私泄露,别总是出了事再立规,让广大车主信息一次次在监管盲区下被“裸奔”。

  隐私数据保护,不能总靠事后“打补丁”。相关部门要正视消费者对数据隐私保护的迫切需求,加强前瞻性、预判性监管,加快推进法律法规的完善,列出“禁区”详情,进一步明确违法处罚措施。

  车企对个人信息收集、存储、应用的规模越大、范围越广,就越要有严格的边界约束和对等的风险防范机制。要提前明确信息监管红线,对智能驾驶数据的使用做到有规可循,并根据技术发展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对技术服务商行为的规范引导。

  同时,对一些车企恶意搜集信息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实施重拳打击。

  大数据时代,消费者隐私数据保护应被视为“头等大事”。汽车智能化是发展趋势,但不应以泄露车主隐私为代价。只有系好数据隐私的“安全带”,更加重视保护公众合法权益,智能汽车行业才能行稳致远,科技才能更好造福人类。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智能 隐私数据 保护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