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莉:摸着针线长大的刺绣传承人

2024-04-29 08:47:54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一根细细的绣针带着五彩斑斓的丝线,在缎面上穿梭飞旋,犹如进行一场无声的舞蹈表演……4月22日,在春莉绣坊,一件散发着浓烈民俗气息的布老虎笔筒在王春莉手中初现端倪。...

澄城刺绣非遗传承人王春莉 实习记者 秦瑶 摄

  □ 实习记者 秦瑶 记者 李荣

  一根细细的绣针带着五彩斑斓的丝线,在缎面上穿梭飞旋,犹如进行一场无声的舞蹈表演……4月22日,在春莉绣坊,一件散发着浓烈民俗气息的布老虎笔筒在王春莉手中初现端倪。

  今年44岁的王春莉出生于陕西澄城县,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澄城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澄城刺绣历史悠久,在民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走进春莉绣坊,龙凤挂件、莲花云肩、富贵牡丹马面裙、俏皮可爱的布老虎……一个个绣面活灵活现,仿佛置身于民间艺术殿堂。

  澄城刺绣至今仍保留着中国较为本源的刺绣样式与特点,针工细腻齐整,花型简单大方,颜色搭配清秀劲拔,装饰趣味浓厚且造型变化多端,所绣图案有鲜明的民俗文化内涵和地域特点。

  王春莉的外婆和奶奶都是村里的刺绣能人。受家庭影响,她从小就对刺绣格外钟情。用她的话来说,“我是摸着针线长大的”。

  “上学时虽然不能专注刺绣,但下课一有时间就喜欢绣点小玩意。上学那会大家流行在布上绣小宠物,现在看以前绣的针线粗糙,但当时真的很满足。”王春莉说。

  毕业后参加工作,王春莉基本顾不上刺绣爱好。2010年,怀着对刺绣的热爱,她毅然辞去县城稳定的工作来到西安创业,以20平方米小店铺为起点,逐渐积累起创业经验和人脉资源。

  2015年,王春莉成立了“春莉绣坊”,将手艺传承给更多热爱这项非遗技艺的人。

  “再好的东西不能走入市场,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老百姓的呼应,非遗如何存活?”王春莉深知传统刺绣技艺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以及面临的市场风险,为此她将关中东府的澄城刺绣、西府的西秦刺绣和西安的秦绣整合起来,成立陕西匠心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限公司,打造出“匠心艺品”“匠心秦艺”等品牌,通过品牌力量提升传统刺绣的市场认知度,吸引更多人关心关注与参与。

  “陕绣作为传统工艺,具有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但想要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必须在保持其经典特色的基础上,对陕绣的配色和材质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进。”王春莉说。

  为了陕绣的守正出新、发扬光大,王春莉将目光锁定文创产品。在她看来,只有创新才能让非遗走得更远。为此,她在传统刺绣技艺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设计审美理念,将澄城刺绣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创作出手绣香包、杯垫、包挂、耳环等。

  “这几年我参加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非遗博览会、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各种展览,以非遗传承人展示展演的形式,吸引更多消费者来了解刺绣。”王春莉说,希望能通过产品展示的方式,多了解现代人的消费审美,使传统工艺更加适应现代人的需求,贴近人们的生活。

  公司成立以来,王春莉采用“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与陕西六所高校十三个刺绣专业合作社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刺绣技艺在产业化运营中传承,同时也为刺绣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到传承,王春莉说,自己有意培养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每周有四天都在西安美术学院为他们授课。“讲课时看到他们渴望学习的眼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都有一颗坚强拼搏、努力向上的心,我想帮助他们。”

  据介绍,截至目前,王春莉通过建基地、传技艺、给项目、收产品“手拉手”方式,已带动留守妇女、残疾及困难群众近千人增收致富,不仅用一双巧手圆了自己的梦想,还带领身边人打开了新生活的大门。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王春莉 针线 刺绣 传承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