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圈”新势力:为养老行业注入“新活力”

2023-07-03 09:12:53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养老政策的“感召”下,大批“90后”“00后”年轻人纷纷转换赛道,跻身“养老圈”。他们演绎了青春的另一种可能,用年轻的“新势力”,为养老行业注入“新活力”。...

  □ 实习记者 马尤翼 记者 满淑涵

  近年来,在国家养老政策的“感召”下,大批“90后”“00后”年轻人纷纷转换赛道,跻身“养老圈”。他们演绎了青春的另一种可能,用年轻的“新势力”,为养老行业注入“新活力”。

  “初生牛犊”的创业陪诊师

  2004年出生的鲁佳幸,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大一学生。她的另一个身份则是“西安微笑陪诊”工作室的合伙人,是一名新晋的“陪诊师”。

  “希望您能认识我们,但永远用不到我们。”这是“西安微笑陪诊”抖音账号上的自我介绍,也是两个女大学生的创业初心。鲁佳幸负责团队管理和协调资源,另一位合伙人负责视频拍摄和宣传。年仅19岁,专业也不沾边,创业5个月,陪诊70余人。鲁佳幸是目前西安陪诊市场里年纪最小的陪诊师。在见到她之前,记者对于这位小小年纪的“陪诊师”不免有些疑虑。但通过交谈,记者发现鲁佳幸的创业想法和专业思维远超同龄人。

  “我调研了西安的陪诊市场,发现大多数的公司追求短期盈利,培训学员以卖课为主,这个思维注定走不远。”说这话时,鲁佳幸略显稚气的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神情。对她来说,用陪诊来盈利不是第一目标,服务好客户才是第一位,赢得信任才能挖掘出更多市场。

  “陪诊对象大多数是老年人,子女给父母买陪诊服务的多一些。”鲁佳幸说,因为以服务老年人为主,所以她们会在陪诊服务中加入一些小心思。每次陪诊,她们都会背个“百宝箱”,里面有备好的面包小食、消毒巾、一次性手套、小马扎等。医嘱要记得比患者还清楚,对异地来就诊的老年人,鲁佳幸甚至还会充当“导游”角色,在看病之余陪伴老人在西安逛逛,调节下心情。

  有人说,陪诊师充当着“临时家人”的角色。但对于鲁佳幸来说,只要这些老人需要,随时都可以把她当成家人。

  4月18日凌晨2点,下着大雨,鲁佳幸接到一个电话,一位老奶奶急性阑尾炎发作,儿女又不在身边。鲁佳幸马上赶到老人家中,接老人到医院做检查、打吊瓶,一直忙活到早上7点多。等把老人安全送回家,一夜未眠的她又赶回学校上课。

  “跑腿的事谁都能干,但更重要的是在陪诊中,帮助老人进行心理建设和心理疏导。”这是鲁佳幸对于“陪诊”这个职业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医院等待检查结果的时间,对于患者来说是难熬的心理过程。而她要做的,就是陪伴和开导,以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未来,我想做的不只是‘陪诊’,而是进入‘养老健康’这个领域。”鲁佳幸说,最近她正忙着参加养老创业交流大会,参观西安顶尖的医养中心,一边给自己“充电”,一边为自己想做的“养老健康”事业打好基础。

  “转换赛道”的上门康复治疗师

  “我不练了,小伙子,你们走吧。”80岁的失能老人刘国栋躺在床上,颤抖着嘴角,使出全力挤出这句话。由于括约肌肌力差,刘国栋在做腿部训练时经常大小便失禁,这让他感到万分难堪,失去了配合练习的信心。

  “没事儿,这很正常。这说明您用全力做了,您深呼吸,我们慢慢来。”康复师胡博迪一边鼓励,一边抬起刘国栋的左腿,往床边侧着轻轻放下,并利落地收拾掉排泄物。

  1999年出生的胡博迪,已经可以熟练地帮助老人建立起康复信心。他是陕西爱迩德养老服务公司的康复治疗师,目前主要和团队一起针对老年人做“上门医护”服务,结合理疗和功能训练等方式,让老人尽可能在科学专业的居家康复训练中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专业毕业的胡博迪,在西安残联工作了两年。为什么放弃稳定的工作,要“跳槽”到养老服务公司工作?这其实是胡博迪深思熟虑后所做的选择。

  据省民政厅最新统计数据,按失能老年人约占老年人口21.2%的比例测算,我省约有170万失能老年人。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70余万、中度和轻度失能老年人近100万。

  “老年人普遍不重视康复治疗。得了脑卒中的老人,急性发病后治愈率高,一旦错失了最佳康复时间,就很难恢复。”胡博迪在西安残联工作期间,目睹了许多老年患者因忽视康复训练而造成永久后遗症,成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大大影响了晚年生活质量。

  但是做上门康复并不是一件易事,胡博迪就曾被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攻击过,被自尊心强的老人赶走过,然而更多的是不理解。

  “小伙子,这些动作我做不了,你也别折腾了,陪我聊半小时天就好了。”通过相处,胡博迪发现老人们对于康复的需求,远没有聊天来得强烈。之后,他每次上门拜访时,都会主动陪老人聊天以培养感情,甚至还会帮老人干家务活。

  “老人就像小孩一样,你陪他们时间久了,他们就会相信你,听你的话,积极完成康复训练。”胡博迪欣喜地说,有位病患脑梗后3个月,因为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从偏瘫到现在已经可以慢慢行走了。

  胡博迪一脸骄傲地说,只要能看到病患康复起来,再辛苦也值了。和老年人打交道,对胡博迪来说,更是“互相治愈”的过程。

  逐梦高校的养老护理职高生

  19岁的田子建刚刚结束今年的高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是“西安文理学院”。这是他早已笃定的目标,要在更好的高校深耕养老服务专业。

  中考失利后,田子建在咸阳卫生职业学校读了3年护理专业。2022年,西安文理学院新增了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成为我省唯一设立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这个消息让田子建振奋不已,他下定决心拼一把。1月份,他通过了陕西省职教单招本科的专业课,现在就看高考这一关了。

  “我达到了去年西安文理学院养老服务专业录取分数线,但感觉今年分数线会上涨,心里很没底。”田子建说,这两年国家关于养老人才的帮扶政策频出,也让养老相关专业成了“香饽饽”,竞争也更激烈了。

  从3年护理专业的职高生涯,到选报有养老服务专业的大学,田子建对未来就业方向的转变源于家人的需要。

  2022年7月,田子建的奶奶摔倒住院,由于疫情影响,奶奶住院三天就得回家照料。在奶奶卧床期间,几乎都是田子建在照看,他帮奶奶翻身避免褥疮,端屎端尿,让父母都刮目相看。但田子建却觉得,自己光有护理知识是不够的,“养老”是门大学问。除了老年护理,更要懂一些老年康复、老年心理学、沟通技巧等。就这样,田子建边看书边实践,奶奶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这让田子建感到了极大的成就感,更是打开了“养老”的新世界大门。

  今年初,田子建从前几届毕业的学长那里获悉,他们很大一部分从临床护士转行到养老行业,就业前景光明。

  前有前辈探路,后有热爱做后盾,这才让田子建下定决心报考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不管结果如何,他的方向都很明确——扎根养老业,他相信自己有护理专业经验,将来毕业练就双重专业技能,定能在养老行业发挥自己的价值。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养老圈 新势力 新活力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