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跨越80多年的“重逢”——冼星海作品、遗物“回延安”小记

2023-02-07 08:40:22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1月31日,晴,杭州的腊梅花正悄然绽放。...

  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左)与刘妮交接文物
 

  □ 记者 赵婧 文/图

  1月31日,晴,杭州的腊梅花正悄然绽放。

  清早,84岁的冼妮娜老人费力地从床上起身,习惯性地用手摸向一旁,尽管那些关于父母的物品自己几乎每天都要拿出来仔细端详,可是今天,她还是不放心地又检查了一遍,直到确保它们完好无损。她隔着塑料袋轻轻地摩挲了片刻,再用脸颊亲了亲它们。最后,她终于下定决心与它们“告别”了,慢慢从挂在胸前的一个半旧的红布口袋里拿出手机,“喂,妮妮吗?我准备好了……”

  一次意义非凡的约定

  冼妮娜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女儿,与她通电话的“妮妮”正是省政协委员、延安鲁艺文化中心主任、延安文艺纪念馆馆长刘妮。多年来,刘妮一直致力于延安红色革命文物的发掘和保护工作。两人因“鲁艺”结缘,又恰巧名字中都有一个“妮”字,于是常以“妮妮”互称。

  2022年4月,冼妮娜向延安文艺纪念馆捐赠了冼星海专用音乐指挥棒等珍贵文物。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冼星海用它指挥鲁艺合唱团,唱响了震惊世界的《黄河大合唱》。而两个“妮妮”去年就约定,将在今年鲁艺创建85周年之际,把《黄河大合唱》曲谱送回“家”。

  为了完成这次约定,刘妮千里迢迢赶到杭州与冼妮娜会面。落座后,两人都戴上白手套,冼妮娜用微微颤抖的双手取出文物,小心翼翼地递交到刘妮手中。这些文物包括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油印本,《生产大合唱》油印本以及冼星海批改的音乐教案原始手稿等。

  “《黄河大合唱》是父亲最重要的心血之作。”随着冼妮娜的讲述,一张张泛黄的纸页徐徐展开……时间回溯到1939年,这是中国抗战史上重要的一年,中华民族迫切需要向全世界发出“中华不屈,中国不亡”的怒吼,激起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英勇斗志,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贡献重要力量。

  1939年3月,担任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接过重任,花了6天6夜的时间,最终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谱曲(光未然作词)。同年5月11日,在鲁迅艺术学院周年纪念晚会上,冼星海亲自指挥鲁艺合唱团演奏了《黄河大合唱》。演出结束后,台下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毛主席连说了三个“好”。

  “当年,我父亲的学生罗浪赴前线演出时,带走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两本油印本,并一直珍藏。”冼妮娜说,罗浪后来成长为新中国军乐事业奠基人,上世纪90年代,出于对恩师的怀念与敬重,罗浪将这两部作品转赠给她,并说“这些东西太珍贵,还是由你来保存”。

  长大后,冼妮娜曾多次与母亲一起回忆起与父亲分别的场景:1940年5月的一天,冼星海受党中央派遣远赴莫斯科完成重要工作任务。临行前,毛主席设家宴为冼星海送行,并嘱托:“完成任务马上回来,因为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去做。”那时,年纪尚幼的冼妮娜并不懂得,那将是她与父亲永远的分离。

  “《黄河大合唱》终于要伴随着父亲的英灵回家了,他曾经日思夜想的就是回到延安。”说到这里,冼妮娜不禁哽咽落泪,她告诉记者,自己将继续致力于搜集、整理父亲的作品、遗物和相关史料,并叮嘱刘妮对捐赠文物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和研究,“我相信延安鲁艺文化中心,相信刘妮!”

  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鲁艺当年的许多作品就是用蜡板刻出来,直接滚上油墨印刷的。”在对《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油印本进行专业查验后,刘妮介绍说:“由于当年纸张缺乏、印刷数量少,这两本油印本的珍贵程度等同于原作。而这两本词曲谱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1939年首版幸存孤本,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刘妮还对这两本油印本的原始纸张、封面设计等细节赞不绝口,“这些作品是用当时特制的‘马兰纸’印制的,虽然手感略显粗糙,但却结实耐用,能看出延安抗战时期的条件十分艰苦”“封面还采用了手工套印设计,反映出设计者较高的艺术审美品位”……

  烽火淬真情。冼星海为夫人钱韵玲亲笔修改的《作曲习题》教学存稿中,多处有用红字批改的评语。“时而严格,时而鼓励,时而肯定。”刘妮表示,钱韵玲曾在鲁艺音乐系高级研究班学习,她与冼星海亦师亦友,更是革命伴侣。“他给学生的落款都是‘星海’,独对妻子用单字‘海’,也能读出他对妻子深情的偏爱。”后来的事情也说明,在冼星海离世后,钱韵玲也未曾辜负丈夫的这份深情。

  此次捐赠,冼妮娜还为刘妮带来了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这是父亲在法国留学时带回来的派克钢笔,父亲曾用它在延安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这份惊喜让刘妮感动得热泪盈眶,“十年前,冼老就曾向我提过这支钢笔,但我想她也许还会再保留一段时间,没想到这次也一起带来了”。

  从延安出发,再回到延安,这“重逢”的一刻跨越80多年。“千斤重担卸下,这些革命文物终于回归延安鲁艺,我想父亲也一定会很高兴……”临别时刻,冼妮娜红着眼眶望向远处喃喃自语,泪水不时从沧桑的脸庞滑落。

  “革命文物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刘妮表示,此次捐赠使一批重要文物回到延安,对于丰富冼星海的创作历程,充实《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相关音乐创作故事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文物对讲好经典作品和经典人物故事所蕴含的延安精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也为我们弘扬延安精神,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增添了底气和信心。”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冼星海作品 回延安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