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秦创原建设 赋能陕西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发挥科技领军人才作用,助推秦创原建设”月度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编

2022-11-16 08:40:10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省政协“发挥科技领军人才作用,助推秦创原建设”月度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编...

  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立强:

  发挥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人才作用助推秦创原建设

  一、全面贯彻党中央人才方针,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科研院所要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积极策划专业技术领域和重点装备发展路线,在为军队研制“杀手锏”装备的同时,“搭梯子、建桥梁”,形成“项目—成果—人才”的良性循环。依托秦创原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充分发挥科研项目牵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作用,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为“引人才”“育人才”“用人才”“留人才”厚植沃土。

  二、完善科技领军人才培育机制,打造人才创新创造“强支撑”

  一是科研院所要结合各自特点,系统分析不同系列各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培育重点,“全覆盖”识别,提供人才梯队建设“指南针”。二是坚持“全链条”提质,激活人才多元培养“新引擎”。科研院所要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为依托,充分利用秦创原平台,加强与高校、企业开展技术和人才交流合作,打造陕西技术和人才高地。三是坚持需求导向,推动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融合。科研院所要进一步明晰专业发展方向和重大项目方向及人才需求,加大对高精尖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四是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条件,拓展猎取途径,完善人才分级分类机制,细化各类人才引进条件及待遇标准,探索新时代适合军工行业的人才猎取方式。五是深化多维度考核评价,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激励体系,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六是依托秦创原平台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加强与在陕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双线培养”新模式。

  三、创新方式方法,促进科技成果快速“军民融合”

  一是利用秦创原提供的与高校、企业精准对接的服务,促进“两链”融合发展,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确保科技成果快速落地转化。二是科研院所除了带动在陕民营企业发展配套生产外,同时可在国家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发布资源共享信息,推动军工资源共享。三是科研院所和政府相关部门可依托国防科技重大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等,积极打造军民融合创新科技园,形成区域性产业聚集提升效应。

  民进陕西省委会秘书长屈三成代表省民进:

  发挥科技领军人才支撑作用加速秦创原建设 推进我省高质量发展

  一、营造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

  一是积极落实《国家科技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精神和有关秦创原的人才、科技、产业政策,用政策和经费支持等措施鼓励和推进产学研合作,多渠道筹集资金,畅通转化机制,促进成果转化。二是构建市场化社会服务体系,加大对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三是营造良好的软环境,特别是加强高校、院所专利创造源头保护,将成果转化纳入法治化轨道。

  二、增强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

  一是大力培养在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从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评价、推广、交易等相关服务的专(兼)职人才队伍,拓宽思维、赋能创新。二是发挥科技经纪人作用,高效对接人才、企业、投资者、政府部门,让要素流动聚集起来,推动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三是增强“两链”互动融合,正确体现成果价值,联合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产品,推进“两链”深度融合。

  三、发挥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和创新驱动共同体作用

  一是释放各高校联盟人才主力动能,统筹各类科创资源,推动科研、应用、市场协调发展,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二是引导高校、院所科研由供给模式向需求模式转变,缩短成果到产品及产业化的距离,从科技创新突破中寻找发展新动力。三是运用大数据对成果进行精准管理、匹配、决策、评价,实现成果精准转化,提高成果转化率。四是以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和创新驱动共同体优势培养高层次人才,应对大量科技成果转化需求。五是针对成果转化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采用早期风险承担的培育模式转化。

  四、弥补高端创新人才稀缺和领军人才不足短板

  一是按照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注重创新思维、独立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使人才开发与生产实践及需求相匹配。二是实行更加灵活、更具活力的人才政策,构筑秦创原高端人才强磁场,吸引急需的高端创新和领军人才。三是以使用为导向,育才引才用才并重,健全评价体系,加强激励措施。

  省政协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赞:

  加大校企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服务生产效能

  一、加大校企高水平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构建高校人才解决企业科技瓶颈、企业人才助推高校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格局。建立校企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双聘政策,鼓励实施校企双方联合开展“需求导向、成果共享”的选才用才机制。发挥企业集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要素作用,构建“成果产出—技术转化—企业孵化—资本运营”创新链完整的成果转化产业化新模式,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开发,到高校选聘技术人才,被选聘教师可兼职加入,联合组建合作团队,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并由企业给予一定的待遇。同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围绕学科专业发展,设置一定比例的岗位,引进有创新或实践经验的企业高水平科技人员兼职,参与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使企业需求在知识技能结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教学指导和创业就业引导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

  二、发挥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优势,提升企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助力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依托高校现有高层次科研平台、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围绕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和行业转型升级及企业科技创新,布局创新链,延长产业链,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推动先进企业在高校设立研发机构或平台,提高成果产出的针对性,拓宽小试和中试渠道,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企业在高校科研投入、平台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予以积极对接、精准服务,联合打造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产品企业孵化等为一体的区域性科技产业园,推动企业产业技术更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渠道。

  三、建立“菜单式供给+订单式服务”的合作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联合攻关科技难题,服务生产一线。理清企业产业升级与技术更新需求,以“揭榜挂帅”“认领式”等模式面向高校公布课题,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效衔接,产出利于企业发展的科研成果。建立“研究院+公司”“教师+专业资质+公司”等转化模式,全面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省政协常委、西安建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刘勇:

  实现常态化路演活动促进秦创原扩容增幅

  一、创新常态化路演活动,打破时空层面限制

  创新路演传统模式,引入市场投资部门参与,以荣誉和奖金奖励、免费品牌宣传等吸引有投资意愿的创新企业落地生根。引入云录制远程访问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为选手、评委和观众创造不同时空跨平台对话交流的条件。

  二、依托秦创原路演平台,发展择优立项资助模式

  以秦创原路演平台系列活动为依托,率先创立“秦创原雏鹰计划”,给予债权资助、公益资助、股权投资等资金支持,通过平台筛选最有潜力、最具经济社会效益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并以获奖项目转化资助、创业资助等方式,丰富引进培育资助模式,完善路演主体参与体系。

  三、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裂变

  坚持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在不断凸显实体经济本底优势的基础上,持续强化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围绕常态化路演服务、信息服务、投资者互动、政策研究、项目推介五大业务方向,通过常态化路演促进重点产业、领域的裂变升级,加快推动新型科创成果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

  四、培养引进人才,夯实发展后劲

  积极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才资源,推进秦创原加快落实人才创新创业奖补、人才税收奖励等多项措施,实现科技人才聚集。利用高校“挑战杯”“互联网+”等产生的优秀项目,鼓励高校学生进入秦创原孵化平台,开展相关实习和就业锻炼。同时,打造由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组成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常态化路演辐射面

  鼓励引导新闻媒体持续关注宣传好秦创原常态化路演活动建设的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支持与新闻媒体合作举办相关论坛和活动。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常态化路演新业务体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持续加大秦创原在全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陕西硼荣中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盛:

  紧抓时代机遇充分发挥归国人才作用

  一是集中优势资源,形成一批风格鲜明的特色产业。陕西为国家的国防军事、航空航天、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发展贡献了巨大的科研力量,如今正逢我国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将科研成果盘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是陕西进一步深化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重要议题。另一方面,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上下游各类资源配套。一个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地区内产业人才、零部件供应商、终端用户的聚集程度,只有集中了优势资源,才能形成一批特色的优势产业。秦创原的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建设思路,无疑是高屋建瓴的通盘规划,希望后续能进一步发挥陕西的地域及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推动一批“专精特新”产业发展,建设一批有特色的高新产业集群。

  二是吸纳各路英才,充分发挥地区特点和政策优势。陕西高教资源全国领先,每年有数十万大学生毕业,同时陕西还有着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很高的生活幸福指数,怎么把这些优质的智力资源留下来反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和产业界通力配合的工作重点。归国人才是地区“引才引智”工作的发展重点,如何破除“唯帽子论”、如何让各路英才来到秦创原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政府引领作用,为人才提供各类优质的生活及政策配套,要积极孵化各类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找寻地区产业痛点,以产业为抓手,对产业相关人才加大扶持力度,这样才能让人才“想要来、留得住、有作为”,实现人才助力产业发展,产业吸引优质人才的积极正向循环。

  三是广泛开展合作,为科技产业完善各类基础配套。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本质是商业,商业的发展需要各类基础配套的深度支持。一方面除了引进产业外,还需要同各类引导基金、社会化资本广泛开展合作,为有潜力的公司提供如股权融资、低息贷款等配套金融工具支持,助力产业腾飞。另一方面,还需要同相关产业的国内乃至国际的上下游厂商及终端用户广泛开展合作,让成熟的经验“引得进来”,优质的产品“走得出去”。

  省政协委员、蒜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少毅:

  以秦创原创新“组合拳”为抓手下好营商“先手棋”

  一、着力培育各类专业服务平台,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高效市场环境

  各类专业服务平台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科技资源综合利用能力。这类专业机构能够帮助成果所有者更有效地甄别市场和需求、了解政策与机制,同时提供一系列保姆式服务,帮助项目在早期阶段实现快速发展,建立起科研探索和产业需求之间的双向桥梁。因此,我省需要通过构建政府引领、多方共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高效服务的各类专业服务平台,以营造适应我省科技创新需求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高效市场环境。

  二、着力培育各类新型研发组织,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产出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本质上是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对接的过程,要解决好科研机构研究内容方向感弱和企业得不到充分的技术支持之间的矛盾,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瞄准重点产业链,着重梳理企业资源、创新需求等清单,统筹布局和集成项目、人才、平台等科技创新资源;另一方面,政府要构建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产业生态,加强服务和引导,弥补市场失灵。面向需求,要更加关注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动力源,提升企业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面向市场,要更加关注市场公平环境,通过维护公平竞争,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要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作用。

  三、着力培育科技创新创业软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我省除了要构建产业群的“硬环境”外,还应下大力气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软环境”。一方面,创新创业周期较长、风险很高,要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参与进来,需要更加广泛、多元的宣传引导。建议由省级科技部门牵头,举办科技成果转移应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专项比赛,同时加大对成功案例、典型案例的宣传;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有效利用金融手段,将科技贷款贴息、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等措施广泛实施,切实降低科技创新创业门槛。

  本版图片由记者 杜静波 摄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科技人才 秦创原 月度协商 发言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