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秦创原建设为抓手 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2022-09-28 09:19:50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以秦创原建设为抓手 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西安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王吉德代表西安市政协:

  推进秦创原“一总两带”建设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明晰“一总两带”关系,构建强力推动创新机制。发挥“一总”牵总作用,激活“两带”引领,明确西咸新区“总窗口”建设主体责任,牵总实现“孵化器”“加速器”“促进器”在全国、全省的联动示范作用。搭建协同共享平台,强化“三台”互动,不断提升西咸新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功能。塑造创新发展新生态,营造良好环境,让更多企业和创业者关注西安、选择西安、创业西安。

  二、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政研院企对接机制,增强政策引导创新的针对性和企业技术创新、产能转化的主动性。建立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联动机制,有效推进研产结合。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对投入比例高、投入基数大的企业给予税费优惠。

  三、做好“筑巢引凤”工程,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三支队伍”建设水平,支持科研人员带成果、带技术、带团队创办领办企业。试行“人才贷”,引导金融机构和各类基金以合同方式解决初创资金不足的问题。优化人才创新环境,解决子女上学、住房、医疗保障等实际问题,以及外籍人才工作、生活精准服务问题。

  四、扩大财政引导资金规模,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与秦创原“一总两带”建设任务相适应。扩大财政资金“拨改投”比例,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以及成长潜力大的企业加大资金入股力度。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有效解决科技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省政协常委、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迎军:

  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引领作用 推动我省全面创新发展

  一、做好“基础研究”这篇文章。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航母级”研究平台。创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体两翼”总体布局的科技创新中心。

  二、做好“技术创新”这篇文章。建设新型研发平台,围绕23条产业链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联合攻关。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企业加大力度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实施重大科技研发计划,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

  三、做好“协同创新”这篇文章。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离岸孵化”中心,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税收分成等模式。推动县域协同创新,推动县域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四、做好“创新生态”这篇文章。充分发挥西咸新区等8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作用,支持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发展。设立省级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探索政银保联动授信担保。加快职务科技成果单列、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结余经费出资入股等“三项改革”试点。

  五、做好“人才招引”这篇文章。建设高精尖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应用人才队伍,集聚一批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一批“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打造一批双创导师、科研人员创业、大学生创业等“新双创”队伍。

  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分党组书记王晓驰代表省政协经济委:

  以秦创原为总抓手 创新体制机制 促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科技型企业建设总部型研发机构,建立多渠道科技经费投入机制。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在陕设立总部型研发机构,带动区域创新资源聚集,促进两链深度融合。建立多渠道科技经费投入机制,加大科研项目、校企合作资金扶持,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投资、开发、成果转化和受益的主体。

  二、校企协同,搭建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人员共通的创新合作机制。立足秦创原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发挥科技型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为支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制机制。

  三、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探索原始创新中长期考核机制。以政府和企业共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为抓手,积极参与布局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等建设。探索原始创新中长期考核机制,建立原始创新项目容错机制,将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等纳入企业评价范围。

  四、突破传统考核方式,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快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实现人才双向流动。

  五、深入推进融贷模式创新,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机制。鼓励引导银行机构丰富科技信贷产品门类,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方式单一问题;积极鼓励省内外私募基金在秦创原总窗口落地,推动设立上市后备企业股权投资基金。

  咸阳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晓静代表咸阳市政协:

  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 为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贡献力量

  一、聚焦政策引领,激发成果转化动能。建议进一步统筹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三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发展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两链融合、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互补双赢;加快西安都市圈企业自由流动,推动西安外迁企业进入咸阳后,原企业名称和获得的资质认证不变更;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成长相关政策,允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企业科研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兼职研究员;将咸阳国企纳入秦创原省级重点项目部署范围,进一步发挥咸阳国企的力量和优势。

  二、聚焦平台建设,提升创业孵化实效。建议省上在评选省级高新区过程中,给予咸阳更多支持和关注;在布局、建设“四主体一联合”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应用场景等创新平台方面,对咸阳重点产业链发展统筹安排;加大对咸阳建设中试基地的资金、技术及人才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创业类项目和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试点成立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早期创业投资子基金。

  三、聚焦建强队伍,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建议省上出台更多奖励激励举措,推动人才踊跃投身科技经纪人队伍;通过丰富载体和形式,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入互动交流;制定科技信息发布规范,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支持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基金、捐赠等方式,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

  省政协常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玉明代表省民革:

  优化秦创原创新生态体系 进一步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发展

  一、集聚政策资源,实现高效链接和最优配置。一是突出政策和信息服务价值效用,从各级各类创新政策中精炼含金量高、落地效果好的政策,作为秦创原公司的通用政策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发挥秦创原公司的支撑服务作用,将秦创原“e站”建设成为服务全省成果转化孵化、创新创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更好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

  二、提供空间支持,构建新型政企合作模式。一是加强秦创原建设顶层设计和产业总体规划,结合秦创原公司转化孵化需要及城市空间功能布局,为创新发展提供空间、配套服务及良好营商环境。二是在科教资源聚集区引入秦创原公司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全国创新示范样板工程。

  三、完善运营和考评机制,优化创新活动中的国资监管。一是探索将市场化协议定价、专家辅助决策、决策公示方式作为定价依据。二是着眼于国有资本的长期战略目标,中短期内侧重考核评价功能性作用,进入一定发展阶段后再逐步转向以服务项目的成长性和经济回报为考核重点,以长周期考核代替短周期考核。三是落实尽职合规免责机制。

  四、强化资本支持,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一是组建专项基金,定向投资于相关早期项目,该项资金集中使用,国资专项监管,平台公司统筹投资。二是通过试点研发准备金等方式,多渠道注资孵化平台,从源头扶持创新成果在陕“留得住、养得大”。

  民盟陕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张红代表省民盟:

  促进秦创原与国家级科研机构深度融合 积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实验室体系布局,以良性平台构建促进秦创原与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共赢。完善以陕西实验室为核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为支撑的陕西实验室体系。聚集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等产业资源,串联现有科技工业园区,力促更多前景好的项目落地生根、蓬勃发展。持续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孵化功能,全力推进秦创原平台高水平建设和科技成果高质量转移转化。

  二、统筹高校交叉学科建设,以深度资源整合促进秦创原与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共赢。建议我省高校探索破除传统学科组织壁垒,在学校层面打造特色鲜明的实体交叉学科科研组织,在校级层面建立统筹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组织载体;组建非实体交叉学科科研组织,主动承接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项目、企业产学研合作等项目。借助秦创原平台,推动高校内外科研资源共享互通,用好用足国家优质科研资源。

  三、加强校企精准对接,以高效成果转化促进秦创原与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共赢。一是在秦创原平台上创建技术成果转移中心,增强科技合作在线信息互动交流,实现技术、人才、科技条件、项目等合作信息共享。二是开展学校企业产学研对接和交流活动,促成技术、项目、人才、科技条件等创新资源在秦创原平台上精准对接。三是创新产业化集成服务,完善秦创原平台服务配套功能,建成有利于科研技术转化的高效产业化机制。

  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副主任薛华代表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

  做好海外人才服务 助推秦创原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跟踪服务,为海外人才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对海外人才信息的动态收集与研判,建立分类分级分层的人才大数据库。二是借鉴广东省经验做法,施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高端海外人才创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三是打造具有多元文化、宜居生活的国际人才社区,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二、整合部门职能,为海外人才来陕创业提供精细化服务。一是实施精准化程度高的海外人才政策,完善覆盖人才落户安居、创新创业支持、薪酬安家补贴、便利化服务供给等方面的政策组合及配套措施。二是整合审批服务事项,优化部门间审批流程,推进形成“一站式”“一卡通”受理服务机制,不断提升服务便捷水平。三是建立适宜海外人才特点的分类评价机制,优化评审程序和方式,取缔不必要的评审、评价、答辩、检查等活动。

  三、突出项目引领,发挥海外人才作用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统筹布局建设秦创原海外引才引智示范基地,鼓励支持海外人才组建创新创业团队,领办创办企业,邀请具备条件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设计中心等进驻秦创原。二是设立“秦创原海外人才引智工作站”,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举办重大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吸引更多海外人才落地陕西。三是设立更多不同类别的海外人才项目,加大“高精尖缺”海外人才的引用和培养;加大项目资金投入,保障资金按时兑付。

  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副主委陈斌代表省九三学社:

  推进校地协同创新 打通科研成果转化“堵点”

  一、加强协同联动,畅通信息共享渠道。继续坚持各高校与秦创原围绕联合路演、成果转化、需求对接、项目申报、政策宣贯等方面开展的合作,同时扩大校地协同渠道,健全共享机制。用好校地合作机构,促进协同联动。

  二、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减少资源外流。建议政府提供一定场地和资金,为项目匹配到合适的中试生产场地,支持相应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中试,实现“前店后厂”配套,自上而下推进配套生态建设。针对性解决学校大量“沉睡”的专利成果,将库存的实验室科技成果经过应用制造、产品测试等中间环节,转化为具有重大商业前景和创业潜力的高价值技术。

  三、促进校地合作,壮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探索建立企业与高等院校联合工作机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高工和高管到高校担任兼职导师,鼓励更多地方龙头企业参与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和学生日常授课中,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和创业领军人才。鼓励联合培养高端工程人才,以高校科研机构研发基地、学校重点实验室为平台,有针对性培养产业工程师。

  四、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创新引才育才机制,合力打造“秦创原人才走廊”,增加应届毕业生在秦创原企业工作的生活补贴、交通补贴以及购房补贴,出台高端人才购房补贴、个人所得税减免等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完善沣西新城公共交通和生活配套设施,解决秦创原企业人才的孩子入校、入托等问题。

  本版图片由记者 马伟东 摄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省政协 十二届常委会 发言摘登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