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优势 补足短板 发挥特色——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把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022-08-02 08:45:43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  省统计局发布的经济运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全省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4个百分点。其中代表产业新动能的规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太阳能电池、电子元件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速较一季度均有所加快,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62万辆,增长5.3倍,占到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12.6%,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首席记者 满淑涵

  省统计局发布的经济运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全省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4个百分点。其中代表产业新动能的规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太阳能电池、电子元件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速较一季度均有所加快,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62万辆,增长5.3倍,占到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12.6%,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强优势、补短板、增活力?7月28日,省政协围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与会委员、专家与业界代表共商提质扩能新思路、新路径。

  政策端优化供给

  “虽然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领跑全国,但细分来看,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省民建副主委、陕西兴正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乔伟认为,目前,就新能源商用车充换电站建设运营、电池银行布局、运力平台搭建等新模式、新业态,陕西本土企业发展较为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商用车的推广应用。他建议,围绕整车制造、产业链关键总成、基础配套设施等建立补贴机制,针对本土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电桥等动力总成配套进行奖励。“各地市还可按照充换电站实际充电、换电量给予补贴,加快培育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链。”

  “产业基金是已经被市场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产业培育金融工具之一。”陕汽集团投资总监兼投资证券部部长张育安表示,汽车产业链长、涉及范围广,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更需要引入产业基金,汇聚相关的资金、资源共同发展,分担风险。

  他建议,有关部门主导发起省级汽车产业母基金,围绕锂电池、车规级芯片、传感器、汽车轻量化等重点领域设立多支天使、创投子基金,通过投资并购引进已上市或具有上市潜力的重点产业链大型项目,完善产业配套。此外,还可创建高规格汽车科创园区,吸引高科技创业项目、研发机构、配套服务机构、人才、资金落地。

  生产端系统集成

  随着省内新能源乘用车产能的快速释放,我省原有供应链企业配套能力不足,产业集群不强,以致本地配套率低,整零比不高。

  省政协委员、省致公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彭红建议,立足龙头企业,扩张产业集群,成立省级招商引资联合专班,全面对接比亚迪产能扩张和技术创新需求,运用土地、金融、财税、环保等多种政策工具,主动招引国内外头部供应链企业落地陕西,以龙头企业供需带动实现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推动产业集群“超车式”发展。“此外,还要助力比亚迪等车企与国内外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科技巨头深化技术交流合作,为整车设计、‘三电’系统、自动驾驶、车载操作系统、芯片研发设计等方面技术迭代引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当前,我们要促进产业模式变革和业态创新,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及相关产业体系。”省政协特聘专家、西北工业大学二级教授、陕西省信息获取与处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何明一指出,汽车工业的智能化体现在整体优化设计、自动或辅助驾驶、自主导航、故障预测、健康管理等方面,涉及范围广、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他建议,充分挖掘整合陕西科教优势资源,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和吸纳力度,加快多学科交叉,促进产学研融合。

  技术端突破瓶颈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中的功率半导体价值量提升幅度较大,其价值量较燃油车增加四倍多。”聚焦目前汽车制造领域“缺芯”问题,省政协常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玉明建议,针对汽车制造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贯通上游芯片研发制造和下游整车应用产业,以聚焦产业需求和创新体制机制为原则,建设立足本省、服务全国的车用功率半导体专业共性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自主化跨越式发展。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协商座谈会上,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九三学社副主委、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教授陈斌围绕氢燃料电池进行现场科普。他说,氢燃料电池汽车零排放,更环保;续航里程长,加氢时间短;车辆自重轻,能耗低;抗低温性能优异,电池性能不衰减,是未来理想的新能源汽车。

  他建议,陕西应积极打造西部氢谷,推动申报以西安为中心的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换道领跑。同时,大力支持氢气压缩机、储氢材料等陕西优势技术,突破大规模低成本制氢、高效安全储运与加氢利用等技术瓶颈,以技术突破带动市场繁荣。

  使用端绿色便捷

  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推广和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据西安市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全市累计建成投运各类充电场站856个、充电桩1.19万个。

  “受土地资源限制,主城区充电场站建设尚有不足。由于审批环节多、用时长,农村道路、高速公路、国道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还较为滞后。”西安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杨国胜建议,省、市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出台政策细则,在安装条件、数量比例、技术指标等方面作出规定。同时,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加强充电桩规划和建设,在资金扶持、电力保障、运营管理等方面作出政策性安排。

  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量激增的同时,如何科学处置退役的动力蓄电池,实现电池回收和再利用?

  省政协委员、省民革副主委、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副主任谢慧莹建议,持续完善动力蓄电池设计生产、拆卸、包装运输、存储、余能检测、拆解、梯级利用和再生利用等各环节技术标准。同时,从严打击动力电池随意拼装、非法兜售现象,明确车主在更换动力电池时的主体责任,通过相关奖惩措施引导消费者选择合规企业回收利用,加强对废旧电池拆解形成的资源流向监测,强化对出口环节的监管。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省统计局 新能源汽车 月度协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