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社区治理 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 ——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发言摘登

2022-06-30 06:53:48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线,在疫情防控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围绕“强化社区治理,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协商议政、建言献策...

  编者按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线,在疫情防控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地位。6月27日至28日,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西安召开,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与会委员认真学习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强化社区治理,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协商议政、建言献策。现将部分委员发言摘编如下。

  省政协常委、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杨育生代表省政协医卫体委:

  推进疾控体系与社区网格相融合 提升基层疾病防控能力

  网格化管理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方式,在信息采集、物资供应、监测管理、群防群治中具有明显优势。为进一步增强社区网格在疾控中的作用,建议如下:

  一是明确职能定位。社区网格参与疾控主要是通过主动对危害公共健康的行为识别和人员行程、接触范围等信息的掌控,发现健康隐患,实现多点预警。同时,通过排查、管控、清除等措施,防止隐患扩散。

  二是健全体系构架。落实村(居)“两委”在网格疾控工作中的主体责任,赋予社区(村)网格在人员调动、物资调配、区域管控方面的权利。强化公共卫生健康部门对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工作指导,提升工作专业化水平。

  三是完善信息机制。疾控部门要将季节性流行病、因生产生活环境导致的健康隐患、群体性突发健康问题以及处置措施传递至网格。社区(村)网格要建立健康信息数据库和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报系统,提升预警、防控能力。

  四是加强保障支持。增加具有一定医学背景的网格员参与到网格管理队伍中,提高工作专业化水平。完善工作机制,推进资源下沉,有针对性地开展慢病防治、养生保健等知识宣传,提升居民自我防范意识。

  省政协委员、民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罗军代表民盟陕西省委员会:

  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织密扎牢基层疫情防控网

  基层社区在我省的防控预警、疫情减缓、隔离处置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有几个方面需要加强。

  一是构建党建引领的防控应急治理“善治”格局。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积极协调物业、业委会、社区社会组织、辖区单位、企业、广大群众等共同参与疫情防控。

  二是完善权责一致的防控应急治理“法治”体系。优化基层社区应急防控资源配置的事权和物权,探索建立面向基层社区的防控资源统筹机制,推动人财物下沉和责权利对称到基层社区。

  三是建立专业系统的防控应急治理“精治”机制。建立健全以基层社区为核心的应急联防联控机制,完善社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落实患者救治、医疗资源对接、社会救助等“点对点”精准服务。

  四是激发人人参与的防控应急治理“自治”活力。广泛动员社区志愿者、老党员、居民骨干、楼门院长等各类社区自治力量共同参与,建立防控应急治理线下线上“自治”融合动员机制。

  五是推进数字赋能的防控应急治理“智治”支撑。探索建立汇集社区基层志愿服务、公共服务、医疗资源、信息资讯的数据库,实现数据集成、部门协同、跨区联融的应急治理“智治”新模式。

  省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郭惠敏代表省政协社法委:

  加强智慧社区建设 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我省将智慧社区建设与精准化疫情防控相结合,有效推动社区防控、生活服务、医疗保障等工作落实落细。但是,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如智慧社区信息数据壁垒有待打破、智慧社区协调联动建设有待提高、智慧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智慧社区建设专业人才力量有待加强等。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成立数据资源管理局,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实时共享,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二是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引导、政企合作、多方参与、专业运营的智慧社区疫情防控组织体系。三是统筹“人防”与“智防”,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通过“智防”手段,实现社区各类智能化系统与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通过“人防”手段,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四是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加快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工作,出台从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中招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的相关政策,建立薪酬增长机制,为提升基层防疫能力提供人才保障。

  省政协委员、教育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强:

  着力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 加快补齐治理数字化短板

  为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社区数字化治理水平,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数字新基建,打造智能社区“信息枢纽”。发挥数字系统永远在线、永不疲劳的优势,提高预测、预报、预防能力,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统筹整合资源进社区,建设综合服务“便民平台”。整合政务、服务、商务应用落地社区信息平台,构建社区周边生活服务圈,实现便民惠民生活服务“网上办”“就近办”,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三是依托“互联网+”模式,构建舆情引导“和谐家园”。加强融合媒体向社区延伸,利用其覆盖广泛、公信力强的特点,建立应急响应、舆情应对机制,在传递党和政府声音、建设“和谐家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四是依托智能化综治平台,打造居民放心“平安社区”。依托省、市、县综治中心下沉建设立体化智能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打通安防监控“最后一百米”,实现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打造居民放心的“平安社区”。五是加大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智能社区建设。加快全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政府指导、多方参与”投融资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智能社区建设。

  宝鸡市政协主席刘荣贤代表宝鸡市政协:

  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当好疫情防控“守门人”

  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从提能力、优服务、聚合力三个方面,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治理格局。

  一是健全预防、应急和培优补差“三项机制”,提升社区公共卫生防护能力。建立完善事前预警监测机制、事中应急处置机制和事后总结经验、培优补差机制,构建工作闭环,提升社区疫情防控能力。

  二是扭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一个关键”,优化社区公共卫生供给质量。在关中西部、陕北和陕南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支持西安、宝鸡等4个国家城市医联体试点市建设,加快省内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重点在城中村、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具有隔离、诊疗和转运能力的社区医院,平时综合利用、战时救治专用。

  三是实施物资保障能力、数字支撑能力和专业人才能力提升“三大行动”,凝聚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合力。统筹协调省内企业与外省供应基地产销对接,形成“供应商+配送商+社区”的物资保供体系。拓展“陕西一码通”功能,开发“志愿者招募”等模块,为疫情防控提供数字保障。深入开展“秦医英才计划”,为高质量建设健康陕西发挥人才支撑作用。

  省政协常委、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雷秀娟:

  做好高校常态化疫情防控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防控体系不完善、信息沟通不顺畅、心理疏导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如下:

  上下联动,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构建校地风险共同体,通过党建联建方式建立高校与属地政府联动模式和关联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和调研组,建立健全学校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检测,非必要不进行“一刀切”式大规模核酸检测。

  加大投入,健全高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高校卫生机构设立公共卫生专项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人员聘用和培训、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等;建立健全教育卫生系统联防联动机制,为高校卫生机构提供交流培训、业务指导等帮扶活动。

  搭建平台,完善信息填报和信息反馈机制。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科学化的应用平台,实现校内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合理利用;结合“陕西一码通”和校园卡,开发用于师生信息报备和动态轨迹获取的统一平台。

  加强疏导,有针对性地为师生开展心理援助。组建高素质心理疏导团队,开展心理健康专业测评和动态健康监测;制定涵盖预防、应对和善后的心理危机工作预案;针对有心理困扰的师生,建立个人心理信息档案,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

  省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燕林豹:

  织密筑牢产业园区疫情防控网 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产业园区既是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主要阵地,也是社区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社会监管难,加之产业园区与住宅社区疫情防控存在交叉,易产生疫情风险。在常态化做好社区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产业园区应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做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

  在疫情防控中,要将产业园区100%纳入区县疫情防控管理体系,视同社区进行管理,要给予园区物业必要的管理权责,确保不留“空白”死角。区县相关部门要加强服务、指导和监督。要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搭建园区入驻单位工作群,建立人员信息等台账,摸清楼宇、企业分布情况,制定常态化、疫情升级和应急处置方案,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

  在经济发展中,要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围绕重点园区建立工作专班,一园一策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建立重点园区、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复工达产“白名单”,在发生疫情时,鼓励重点园区闭环生产,保持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刘勇:

  强化工作队伍 坚固前沿阵地 提升社区疫情防控能力

  西安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经受住了实战考验,但在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一是工作力量薄弱、压力较大。社区工作者配备比例较低,在遇到急事要紧事时,社区工作者压力大,工作力量明显不足。二是工资待遇较低。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奖助存在标准低、增长慢等问题,并且无激励措施。三是协调难度较大。社区队伍中基础—中坚—补充力量的良性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社区党组织要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注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采取成立临时党支部等方式,形成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

  二是充实社区工作队伍力量。平衡社区工作者的性别年龄和专业结构,采取每250户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的标准。完善志愿者常态化征集和管理机制。

  三是提升社区队伍能力素质。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开展封控管控演练,熟悉掌握核查—报告—采取措施的流程,提升应急实战能力。

  四是加强社区队伍服务保障。健全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和激励机制。适度增加事业单位、公务员对社区工作者的招考比例,更大程度激发工作积极性,构筑社区防控“铜墙铁壁”。

  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副主委陈斌代表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

  加强志愿者管理 提升社区疫情防控服务能力

  及时改进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志愿者管理方式方法,解决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对强化我省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建议如下:

  一是扩大志愿者队伍,构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联合“陕西一码通”建立“陕西志愿者”招募项目,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构建街道、社区两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打造便民15分钟志愿服务圈。

  二是推进志愿者审核和培训机制。区别报名方式,以不同主体进行志愿者筛选和审核,慎重选用。上岗前进行统一的疫情防控专项培训,明确权责边界。

  三是建立志愿者投诉反馈和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志愿者投诉反馈机制,监督志愿者,并纠正部分抗疫负责人不恰当行为。在社区建立统一的风险评估机制。

  四是完善志愿者奖励和追究问责机制。给予成绩突出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建立志愿者选任、管理责任机制,区分情形严格追责。

  五是统筹社会各方力量,保障志愿者需要。做好志愿者服务记录等工作,通过政府补贴、公益创投等为志愿者提供保障。实施志愿者分时段、分区域工作,堵塞风险漏洞。

  汉阴县政协主席刘定东代表汉阴县政协:

  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 把牢疫情防控社区关口

  汉阴县运用“321”基层治理模式,在社区疫情防控中聚合力、强管控、提效能,实现了零输入、零感染、零传播。

  “三线”联动聚合力。以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联系群众的“三线”联动为纽带,将社区防控人员由5—9人增至50人以上,带动志愿者队伍,唤醒居民主人翁意识,凝聚行政管理与基层治理、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疫情防控合力。

  “两化”管服强管控。一手抓网格化管理。发挥“三线”人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将信息摸排、宣传服务、人员管控纳入网格,做到用小网格织牢大屏障。一手抓精细化服务。依据各户情况分别标注三色精准服务,做到绿色门前放心行、黄色门前停一停、红色门前要上心。人在格中管、疫在网中防,真正把防控措施落细落小落实。

  一个平台提效能。一是建立六位一体组织架构。二是建立干部说法说政策、群众说事说心声、大事要事民主协商的“两说一商”议事机制。三是健全五联三管五服务的县镇保障制度。四是数字赋能疫情防控,建成170个县镇村大数据信息中心,研发疫情防控子模块,县镇村建成公共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系统、网格队伍三张网,构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全链闭环的四位一体高效治理平台,确保社区疫情防控精准高效。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常态化 疫情防控 建言献策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