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今日下午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新闻发布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热点关注1 会议安排
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介绍,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和会期安排,今年大会在媒体采访方面仍延续前两年的做法,邀请少量在京中外记者到人民大会堂现场采访;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安排3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欢迎中外记者通过网络、视频、电话等方式多角度报道政协大会,在各委员驻地设立了网络视频采访间,政协大会新闻组和驻地新闻联络员将积极为中外记者采访提供服务和便利。全国政协官网的新闻中心将及时发布大会的有关安排、主要文件和资料信息,欢迎中外记者朋友们关注。
本次大会期间,将安排开幕会、闭幕会以及两次大会发言,安排5次小组会议。开幕会、闭幕会将邀请外国驻华使节旁听。现在大会筹备工作已全部准备就绪。
据介绍,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0日上午闭幕,会期6天。本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审议通过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政治决议等决议和报告。
热点关注2 中国经济走势
对于中外媒体普遍关注的中国经济走势问题,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表示,中国经济走势是舆论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围绕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是全国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政协充分利用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远程协商会和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紧扣经济发展议题开展协商议政,邀请政府部门、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一道参与。特别是我们每个季度都召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深入分析研判一个时期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围绕经济形势,委员们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形势的多重考验,去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经济增速8.1%,经济总量超过11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2万美元,这表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今年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作的部署落实到位,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针对国内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委员们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有委员建议,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有效拓展国内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要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包括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要十分注重各种政策出台的统筹和解读,及时研判风险,化解公众疑虑,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都认为,我们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热点关注3 “动态清零”政策
美国彭博社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中国应对疫情的“动态清零”政策很大程度上防止在中国出现大规模感染和死亡病例,随着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开放,中国是否需要对国内防疫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继续坚持“动态清零”,经济成本是否会上升?而该政策是否会阻碍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互动?
郭卫民表示,疫情防控政策是国内外舆论都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我想大家都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始终坚持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两年多来,来自医卫、科技等各界别的政协委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同时围绕相关政策研究讨论,提出了意见建议。委员们表示,自我国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每当出现聚集性疫情,我们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果断处置,迅速控制疫情,较好地统筹了疫情防控、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之间的关系,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委员们认为,有些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疫情接连出现反复,医疗资源被大量挤兑,重症和死亡病例不断增加,这些国家医疗条件本来都很好,但是医疗资源被大量挤兑,重症和死亡病例不断增加。而我国作为有着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措施,后果难以想象。委员们认为,疫情防控成果证明,我国的防疫政策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科学规律,我们的防疫措施相对成本低、成效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要密切关注、研判国内外疫情形势的发展,加强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努力以更高水平、更小社会成本控制住疫情,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记者问到了防疫政策对国际社会,包括中外交流的影响。我们也注意到,最近国外有些舆论认为中国的防疫政策影响了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正是由于中国采取了正确的防疫政策,我们率先恢复了经济增长,保障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基本稳定。刚才我讲到了中国的外贸情况,去年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国际市场份额都创造了历史新高,为全球经贸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里我想再说一组中国抗疫援外的数据。我们先后向150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大量的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检测设备等防疫抗疫物资,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医疗专家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1亿剂疫苗,帮助其他国家提高疫情防控和应急救治能力。中国的援助也是在帮助国际社会尽快克服疫情,恢复正常秩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交往。我国还将继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抗疫援助力度,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中国的贡献。
热点关注4 政协履职有何创新
对于政协协商履职有哪些创新与成效,郭卫民表示,全国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的精神,着力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努力创新协商形式,提升政协协商民主效能,推进政协工作取得新进展。确实,政协工作这些年来不断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近年来,全国政协更加注重提高提案质量和办理,就是提案不仅要有数量,而且更加注重质量。建立了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提案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提案建议成果转化。我们研究制定了协商议政质量的评价工作办法,使得各项协商议政活动能够更加注重质量和成效。我们创设了专家协商会,组织专家委员和有关学者深层次研究重大战略性问题,应用型智库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这也是政协的一个特点。建立了民主监督长效机制,十个专门委员会各选定一个主题,连续五年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专项协商式监督,推进这项工作持续开展。创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不断丰富协商议政的形式,提高了效率。深化委员读书活动,读书和履职紧密融合,持续提高委员协商议政的能力。关于网络议政和远程协商,媒体做了不少报道。现在通过远程协商、网络议政,可以跨时空、跨地区同外地的基层组织和委员进行协商,有时候就到了田间地头。尤其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这样的方法既丰富了形式,也提高了效率。大家也十分关注委员读书活动,这一年来有声有色,参与读书的委员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讨论也越来越热烈。通过读书不仅增长丰富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履职能力。现在我们围绕一个议题要协商议政的时候,可能在读书群里先把这个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发言讨论,形成共识,有效地提高了履职效果。这些都是一些创新活动对政协工作效率质量提升带来的好处。
关于设立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这也是一项创新协商议政活动。围绕重大关切问题,我们请中央部门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回应问题,帮助委员学习了解有关情况,把握大政方针,更好地知情问政。这样的情况通报会是互动的,委员们在这个会上提出很多问题,把社会关注的一些问题和一些意见建议向有关部门提出和反映。在这样的活动中,也有助于委员更好的向社会来开展宣传解读、增进共识。
政协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协商议政的质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很多都转化为政策举措,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我给大家介绍一些例子,比如经济委员会这些年来围绕着改善营商环境、帮助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开展调研和协商议政。他们2020年走访了130多家企业,梳理了115个问题,形成了一份高质量的报告。国务院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建立了工作台账,请30多个部门围绕这115个问题逐项提出工作措施,对推进工作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