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大美秦岭 让绿水青山永续 西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要成效

2022-05-20 09:18:17  来源:西安日报  


[摘要]守护大美秦岭 让绿水青山永续 西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要成效...

  陕西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内山脉为北秦岭褶皱带的组成部分,构造变动频繁,岩石变质作用强烈,形成了大片石海及众多奇秀山峰。图为陕西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景色。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资料图片)

  近日拍摄到的秦岭北麓蓝田段美景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摄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雪娇

  记者从市委秦保委全体会议上了解到,去年以来,全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取得了重要进展。西安每年落实保护资金1亿元,为秦岭区域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五乱”治理等重点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纳入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台账的334个突出环境问题,全部完成销号。

  小水电整治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去年以来,秦岭区域112座矿山,全部予以关闭注销,需人工修复的84座已完成修复60座,剩余24座“十四五”末将全部完成。整治退出52座小水电,需修复的37座,已全部完成,整治工作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

  按照“一峪一案”治理要求,完成峪口峪道治理34条。纳入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台账的334个突出环境问题,全部完成销号。省秦岭办下发的疑似问题图斑全部完成核查整改。

  我市秦岭区域全面开启“智慧护山”新模式

  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秦岭区域95个标牌、1922个界桩埋设任务,设立秦岭区域20.5万宗建筑物电子台账,为构建科学化、精细化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合3000多路视频数据,1+7+N“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建成运行,鄠邑区、蓝田县秦岭保护“一站三中心”“一站两中心”全面运行,基本实现秦岭保护全过程可查、全区域可视、全方位可控,我市秦岭区域全面开启“智慧护山”新模式。

  我市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网格管理机制,为沿山区县配发8架行业无人机,充分发挥1240名专兼职网格员作用,对峪道峪口、生态保护区、水源地等重点区域集中监控,常态化开展网格巡查,全年累计巡查31.3万人次,无人机累计飞行1957架次、4054公里,发现、上报、移交“五乱”等问题3245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办结率达100%。

  4月底的秦岭风光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尚洪涛 摄

  全年实施工程造林7526亩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秦岭违建别墅整治各项后续任务圆满完成,全年实施工程造林7526亩,完成小流域治理1万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野生蕙兰种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秦岭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整治秦岭西安段2809户农家乐,依法拆除取缔1257户、整改提升1552户,实现总量控制、规范经营。全域开展污水垃圾治理,秦岭区域行政村全部实现垃圾集中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5%、分类覆盖率达到60.8%、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行政村占比达到92%,秦岭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

  秦岭腹地青山绿水,风景如画。(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郝钟毓 摄 资料图片)

  年底前实现“48峪”全治理

  下一步,各区县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及市委秦保委成员单位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九方面重点工作”和“六个打造”奋斗目标,深入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到位、整治到位、修复到位、保护到位”。

  以中央环保督察和省人大执法检查等反馈问题为重点,持续巩固违建别墅整治成效,全面提升秦岭区域“五乱”治理力度,持续巩固秦岭生态修复成效。

  持续做好小水电整治“后半篇文章”,进一步规范保留大坝日常管护,稳妥处理好小水电站整治资金补偿工作,确保我市秦岭区域小水电站整治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按照“一矿一策”治理要求,年底前全面完成3座矿山治理修复及2座尾矿库治理任务。以秦岭北麓直观坡面和裸露土地为重点,持续推进秦岭区域水土保持治理,实施做好年度4300亩工程造林任务。

  按照“基本化、标准化、智慧化”治理标准,年底前全面完成剩余14条峪口峪道治理任务,实现“48峪”全治理;严格落实秦岭生态补偿相关办法,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切实发挥好专项保护资金和综合性补偿资金效益。

  持续加大校政合作力度,充分发挥西北大学秦岭保护研究中心、西安文理学院秦岭研究院等高校科研与人才优势,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发挥智库作用,搭建好校政之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交流平台。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下大力整治提升秦岭区域农村人居环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年底前秦岭区域农村垃圾分类率达到80%、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全覆盖。对秦岭区域1552户农家乐经营情况“回头看”,鼓励农家乐(民宿)精品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法监管”的农家乐治理新格局。

  2022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这样做——

  五大方面27项任务确保美景永驻

  西安新闻网讯 记者19日获悉,我市明确了2022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五大方面27项任务,内容涉及巩固拓展整治成效、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提升监管效能、健全完善体系机制等领域,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巩固拓展成效 确保青山常在

  今年我市将继续扎实开展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秦岭范围3座矿山治理修复和2座尾矿库治理;对列入省突出问题新台账的问题,做到不彻底解决坚决不放手;持续巩固违建别墅整治成效,落实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整治成果“可控、可管、不反弹”;加强环山路“三化”工程养护,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私搭乱建”问题不反弹,保留房屋有效利用,落实复绿奖补资金,巩固复绿成效;完成省秦岭办下发的图斑核查整治,对“五乱”问题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在有条件的峪口建设智慧保护站;开展景区内违规建筑物(构筑物)专项整治“回头看”,严防“乱搭乱建”问题反弹回潮。

  加强生态修复 激发秦岭活力

  按照“一矿一策”要求,完成省上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任务。

  切实守护好“中央水塔”,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加强森林、土壤修复;丰富野生动植物天然“生物基因库”,进一步激发秦岭生机活力。

  推动绿色低碳 促进经济转型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实现秦岭范围内所有村庄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理率全覆盖,垃圾分类率达到80%,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全覆盖。严格落实产业准入清单制度,加强秦岭区域项目管理,开展系统性筛查,坚决杜绝和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有机农业等产业,持续降低碳排放,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推动秦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严格落实生态补偿相关制度;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

  提升监管效能 实现智慧监管

  严格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序组织实施省级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利用、水土保持等专项规划;完善“网格化巡查+视频监管+暗访检查+有奖举报”的闭环监管体系;智慧监管实现由“可视化、静态化”向“自动化、智能化”提升,构建“空天地人”相结合的全方位管控格局;启动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实现“交叉式、互补式、立体式”的人机巡查,加大数据建模应用,加强对已接入视频和遥感影像的预警、比对、预判、统计等自动分析处理能力,初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控。

  完善体系机制 严惩违法行为

  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和秦岭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严肃查处,严惩违法行为,健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机制,依法开展秦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做到应赔尽赔;稳定增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资金;进一步完善市、区(县)、高新区秦岭保护机构设置,配齐人员队伍,加强专业素质队伍培训和业务技能提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方位、全视角展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秦岭生态保护,让保护秦岭成为全社会共识。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雪娇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秦岭 生态环境 保护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