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提案促秦腔艺术保护传承立法

2021-12-09 08:07:13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得知陕西立法保护传承发展秦腔艺术的消息,我很激动也很欣慰,自己的提案得到了很好的落实!”11月30日下午,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排练厅,省政协委员、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副团长李娟难掩内心喜悦之情。...

  □ 记者 李彦伶

  “得知陕西立法保护传承发展秦腔艺术的消息,我很激动也很欣慰,自己的提案得到了很好的落实!”11月30日下午,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排练厅,省政协委员、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副团长李娟难掩内心喜悦之情。

  11月26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对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和保障措施等进行规范。《条例》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秦腔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是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和传承项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秦腔艺术面临着严峻挑战,保护传承发展刻不容缓。

  《条例》规定,推动开展秦腔艺术进校园活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支持学校通过举办展演展示、知识讲座、组建社团等形式,增进学生对秦腔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培养秦腔艺术兴趣爱好。

  “一碗热面一台戏,扛着锄头去种地……”在陕西流传的民谚,生动说明了秦腔在三秦百姓心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秦腔是流淌在秦人骨子里的文化。”在李娟心目中,秦腔艺术是陕西人的精神家园,是三秦儿女的精神命脉,也是西北五省区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历史上,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形成了以秦腔旦角李正敏、生角任哲中、须生刘易平、花脸田德年为代表的四大门派。

  秦腔小生表演艺术家陈妙华师承凌光民、杨令俗等名家,唱腔精雕细琢,表演朴实自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秦腔小生代表性流派——“陈派”的创始人。

  “先生们德艺双馨,令人敬仰,他们取得的成就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秦腔艺术殿堂,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艺术财富。如何将这笔财富继承和传承下去,我们深知肩上的重担!”李娟动情地说。

  “秦腔戏曲艺术在年轻一代人心中没有普遍生根,此外经费不足、剧场设施严重老化、人才流失严重,这些是目前制约秦腔艺术传承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李娟道出了心中的担忧。

  2019年、2021年省两会,李娟先后提交了《关于弘扬和发展传统秦腔戏曲文化》《建议搞好秦腔流派的传承发展问题》的提案。

  在《关于弘扬和发展传统秦腔戏曲文化》的提案中,李娟提出了加大力度宣传,扩大影响效果;开展秦腔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大力扶持和发展民营秦腔文艺团体等五条建议。

  作为提案承办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起草制定了《关于发展繁荣秦腔艺术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秦腔等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陕西省“戏曲进校园”工作方案》等文件,内容包括加强剧本创作、音乐创作、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戏曲档案资料、重视传承工作、建立健全培训机构、扩大创新展示平台、加强遗产保护、打造精品工程、推进秦腔的普及推广和交流、保护秦腔艺术品牌、优化整合秦腔资源等多个方面。

  在《建议搞好秦腔流派的传承发展问题》的提案中,李娟建议,省文化和旅游厅和省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秦腔流派比赛或展演活动,选出不同流派的传承人;政府列岀专项资金,重点补贴扶持秦腔流派传承发展事项;在高校开展不同流派的秦腔艺术鉴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

  “提案承办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围绕秦腔传承保护问题多次与我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和建议。”李娟表示。

  据提案承办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工作人员介绍,收到委员提案后,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围绕委员的建议逐条答复,专门邀请委员、专家和学者等召开秦腔艺术发展扶持专题研讨会,听取与会人员的意见建议,形成了《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支持秦腔艺术发展的报告》,提出包括成立秦腔艺术发展基金,用于秦腔流派传承、秦腔艺术品牌保护、秦腔艺术的普及传播交流等九项举措,此外要进一步做好秦腔立法工作,推动秦腔流派传承发展。

  “以立法保护传承发展秦腔艺术,未来我们会更有信心地将秦腔艺术传承好,希望好政策能够实实在在落地!”李娟满怀期待地说。

编辑: 史青青

相关热词: 提案 秦腔 传承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