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 · 视频|讲好“陕西故事”,擦亮“影视陕军”名片

2021-11-25 21:13:40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11月25日,省政协召开“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月度协商座谈会。省政协委员、专家及行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11月25日,省政协召开“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月度协商座谈会。省政协委员、专家及行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视频:各界导报 马卓 马伟东 鱼哲婧)

 
 会议发言汇编

 

  关于优化、完善省财政扶持

  影视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

  张阿利

  省政协委员

  省电影家协会主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促进我省影视文艺精品生产,建议省财政扶持影视文化精品政策不断优化、完善和补充。

  一、现行财政扶持政策下陕西影视文化产业取得的成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陕西影视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尤以《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财税政策的意见》(即34号文件)作用最为突出。在财政扶持政策的助力下,我省影视精品创作实现了较快发展。

  1.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作品生产数量与质量大幅提升

  “34号文件”出台后,陕西影视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影视制作机构增长迅速,总体运营状况良好。影视作品生产数量与质量持续攀升,电视剧、电影年均产量跻身全国五强。电影《柳青》《血狼犬》《塬上》《拨浪鼓咚咚响》等,电视剧《长征大会师》《大秦帝国》《历史永远铭记》《装台》等影视作品在国内与国际反响较大。

  2.国有影视企业加速产业改革与升级

  陕西影视生产呈现多元化格局,西影集团、陕文投、曲江影视、陕广影视和陕西广电融媒集团等国企纷纷加速产业改革与升级,逐步增强产业聚集度、推动陕西电影发展。

  二、现行财政扶持政策下陕西影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政策更新较为缓慢,难于适应影视产业新发展动态

  长期以来,陕西影视产业发展所依赖的有效政策主要是2012年的“34号文件”。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影视产业转型升级,发达省份影视产业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因此,优化、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势在必行。

  2.政策实施的精准性不足,评估体系建设略显不足

  在现行影视财政扶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对影视作品的评价机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播出平台的高低,对于影视作品的类型、题材、投资体量等问题分类不够具体,造成影视作品生产同质化。

  3.影视专业人才匮乏,先进的人才机制尚未建立

  陕西虽然在资金支持、政策配套、市场运作等方面与影视强省存在一定差距,其导致陕西影视难出“高峰”的根本原因是优秀专业影视人才的匮乏。

  三、优化陕西影视产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的建议

  在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发展布局下,借鉴发达省市影视财政扶持政策经验,适应影视产业发展新动态与新需求,推进陕西文化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1.加快制定新的政策,适应行业新发展动态

  步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多元,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借助网络拓宽生产与传播渠道,影视行业涌现出“互联网+”的新业态。因此,加快制定新的财政扶持政策,填补政策漏洞与短板尤为迫切。

  2.精准执行政策,对影视创作生产更有针对性

  完善奖励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细致、高效的评价体系。在影视产业中,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网络电影、网剧、短视频等形态不一,要根据影视剧的形态、题材、投资体量的不同,建立相应的评价与扶持政策,并精准实施。

  3.扩大扶持范围,激发影视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活力

  鼓励发展影视产业园区和影视基地,支持影视产业园区和影视基地品牌建设,支持高科技影视产业园区和影视基地建设,促进陕西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化发展。

  4.优化影视产业发展环境,做强西部影视产业链

  鼓励在陕西取景拍摄和制作,支持宣传提升陕西形象、发展陕西影视产业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影视作品。重点引进影视制作企业,重点支持影视企业总部建设。在影视作品制作与发行环节,支持影视企业债权融资与影视版权研发及交易,落实税收优惠政,鼓励企业加速发展。

  5.鼓励影视精品创作,实现质量和品牌提升

  支持影视作品精品创作,制定并实施相关奖励制度,扶持陕西重大文化精品、重点文艺资助等影视剧的创作生产。鼓励陕西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根据作品接受程度与艺术水准给予资金奖励,促进陕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为建成文化强省助力。

  6.强化人才扶持政策,形成雁阵效应和后续持久格局

  建立影视人才激励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引进陕西影视行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支持省内高校影视专业及学科建设,支持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影视人才培养基地。优化完善陕西影视产业发展专家智库,促进陕西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 集合众智

  做大做强陕西影视文化

  万盛华

  国家一级导演

  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的作家柳青、路遥都是陕西人,所以作为陕西的文艺工作者即感到自豪,又深知责任重大。陕西作为文化大省、作为红色题材资源大省,在重大历史节点都要有份量的作品呈现给观众,在省宣传部和省广电局的统筹布置安排、精心组织策划下,我们陕西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文化传媒机构完成了这一使命。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推出了反映解放战争的电视剧《保卫延安》;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推出了反映抗日战争的电视剧《历史永远铭记》;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推出了反映三大红军主力会师的电视剧《长征大会师》;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拍摄了电视剧《共和国血脉》,这些戏均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并分别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新近为庆祝建党百年我们又组织拍摄了电视剧《伟大的母亲》,该剧近期也将在央视隆重推出。

  陕西的影视文化有着曾经的辉煌,西影厂曾是中国电影的旗帜为我省带来了很多的荣誉。陕西电视剧的工作者也为宣传陕西、歌颂陕西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从《铁市长》、《半边楼》、《神禾塬》、到《保卫延安》、《白鹿塬》、《大秦帝国》、《黄土高天》,这些作品均获得国内各种大奖,为陕西的影视文化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作为工作在生产一线的电视人,回顾这些年的创作,我深深体会到拍主旋律这类电视剧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一定要把这有意义的事情拍的有意思。拍摄时我一般都采用双线的叙事方式,因为这类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的领袖人物和历史事件大都是观众已知的,所以在创作努力一定要有独到鲜明的立意,遵循重大题材“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强调史诗品质、戏剧品质。而在剧中创作人物时,切实注意处理好大背景下小人物、大时代的小故事,大旋律中的小插曲,因为他们的命运是观众不可预知的,这样可使其作的有意思。努力使作品中人物充满激情,让整个作品充满着激荡,在看后给观众有着激励的作用。因为文艺作品要向提振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精神、向更高的方向发展,给观众带来更多有意义、有信仰,有正确价值观的作品。

  我们为追求拍摄的真实感基本进行实景拍摄,我们大都是在英雄战斗的地方来表现他们,在那拍的感觉真是大不一样,无论演员和职员站在英雄战士的地方,他们的状态是不一样。所以无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我们都需要动真情、用真诚来真实的歌颂人民的英雄!歌颂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省影视行业和作品有着昔日的辉煌,在国内至今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题材开掘不够

  我省独有的题材很多,如省戏剧研究院其前身就是民众剧团,其中有柯仲平、马健翎等都是值得歌颂的人物。建议委员会可汇同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和有关部门共同商讨,将我省独有的题材进行认真的梳理,统一规划,逐步推出一批有份量的影视作品,为宣传陕西做出有益的贡献。

  二、省内影视公司虽然众多,但始终未形成合力

  省内大多影视公司均体量较小,单独作剧的可行性不强,加之各制作单位相互之间又缺乏沟通交流,所以只能与外省公司合作,使本省资源流失。建议咱们利用政协是社会精英们荟萃的优势,架起名优企业与影视制作单位合作的桥梁,开拓“企企”合作、共创共赢的新局面,为创新优化影视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我省影视文化,吸引外省更多的影视机构来陕发展。

  让我们凝心聚力,共同努力,打造创作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能够立之当代、传之后世的陕西影视佳作,为做大做强陕西影视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形成做大做强

  西部影视品牌人才支撑

  宋红梅

  省政协委员

  中共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

  影视是宣传思想工作重要阵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标识,发展和繁荣影视事业,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省十四五规划对做大做强西部影视品牌做出明确部署。当下,做大做强西部影视品牌,仍需坚持人才引领战略地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做好党对西部影视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切实通过党对西部影视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党管意识形态原则,持续强化党对国有电影企业改革发展、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电影基地(园区)高水平建设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鼓励人才深怀爱国心、砥砺报国志,勇扛时代使命责任,形成做大做强西部影视品牌人才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二、坚持人才引领战略地位

  高层次领军人才、优秀青年后备人才、电影专业人才、科技人才及复合型创作和经营管理人才是西部影视品牌人才组成。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是做大做强西部影视品牌关键。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影以人才引领造就了吴天明、张艺谋、黄建新等杰出电影导演,拍摄了《红高粱》《老井》《人生》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国际影坛的优秀电影,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是迄今为止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奖项获得数量最多的影视国企,使西影品牌蜚声海内外。

  三、坚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造就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

  一是建设领军人才梯队,以电影名家大师导师制“传帮带”、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评选,造就德艺双馨、成就突出、影响广泛领军人才。

  二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全国站位全球视野,开展影视行业数据分析,有效发现行业“黑马”,精准锁定领军人才,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形成“虹吸效应”引进领军人才。

  (二)发掘培养优秀青年人才

  一是完善青年影视人才管理制度,形成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抓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电影类)评选,发掘优秀青年影视人才。

  二是广泛团结、吸引青年电影工作者和新文艺群体,邀请资深影人对优秀青年影视人才进行专业、系统培养和指导,形成后备力量。

  (三)用好用活专业及复合型人才

  一是鼓励文学与影视创作互促共享,释放“百青人才”能量,强大影视原创力量。2020年,我省共出版文学作品154部,73部(篇)作品获得各类奖项;拍摄完成影片46部,11部影片荣获国内外22项大奖;许可发行电视剧11部440集,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获飞天奖。

  二是引导社会文艺评论聚焦影视文艺评论,开展影视文艺全媒体评论,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凸显评论导向作用。

  三是鼓励全社会各门类艺术创作、科技创新对应与影视表演、摄制、特技、特效和后期制作等交融互促,更加精良西部影视制作。张艺谋执导的全国首部成功商业影片《英雄》对色彩运用产生的视觉效果至今使观众印象深刻。

  四是抢抓产业融合背景下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与影视融合发展机遇,聚焦行业生态变革跨界技术,大胆启用科技创新高水平技术人才。向拍摄类似《阿凡达》《流浪地球》等高科技影视作品进军。

  五是用好了解影视产业、项目运营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助力影视国企、园区建设做大做强。

  四、坚持做好全方位人才培养

  一是将影视人才培养纳入重点培养,依托省内高校教育资源率先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影视专业点和影视课程,鼓励开展西部影视流派学术理论研究,培养造就具有国家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精专型影视后备人才。

  二是以“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为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充分整合影视教育科研资源、影视产业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影视教育实践基地,为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作为西部影视品牌发源地西影集团,近年来坚持人才引领地位战略,全方位引进用好用活电影领军、青年后备、专业及复合型人才。一是投资10.3亿元精心打造了电影园区,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影视企业、影视从业者构建一个集聚发展的交流平台,已吸引北京贰零壹陆影视等一线影视机构及40余家企业入驻,积极重塑西部影视生态;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传承“西部影视”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先后出品了《装台》《在希望的田野上》《对你的爱很美》《我和我的父辈》《再见汪先森》《飞夺泸定桥》等一批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勇攀艺术创作高峰。三是以“电影生活化,生活电影化”为方向,以影视版权的实体化、体验化为核心,成功将老厂区打造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电影艺术园区,同时以电影圈子为蓝本,积极融入“城市更新”改造,用电影基因赋能城市更新,策划打造了西安易俗社“东邦哥”主题文化街区,目前,已经吸引了省内外各级政府和企业前来洽谈文旅合作,储备了16个文旅和城市更新项目。四是按照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积极推进西影视频、西部电影频道等业务转型升级,构建涵盖平台运营、网络影视、栏目制作、宣传发行、全案营销、城市推广、版权运营等领域的业务体系,打造文化传播高地。2020年11月,人民日报头版以《老国企迸发新活力》为题对西影改革实践进行了专题报道,成为各大电影国企调研学习的标杆。

  做大做强

  陕西影视文化的几点构想


  张晓

  省广播电视融媒体集团二级咨询员

  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是近期政协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做大做强西部影视,首先,要做大做强陕西影视。今天我就如何做大做强陕西影视,从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自身的优势和面临的困境出发,分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汇报。

  第一、以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影视内容生产为核心,发挥多年来形成的导演和团队的品牌效应,打造陕西影视产业,提升陕西文化在全国的引领作用。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作为陕西最大的主流媒体,把握好正确舆论导向,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是我们的立台之本,影视内容生产则是我们实现文化自信影响大众的根本。

  多年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影视内容产业发展,一方面以万盛华导演为代表的红色电视剧创作,在全国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另一方面我们于2013年,专门成立了陕西广电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影视剧和网剧投资拍摄。我们的作品先后获得飞天奖9项,金鹰奖6项以及金鸡、百花、金鹿奖等各1项,有6部作品获得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9部作品入选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三十多年影视剧的创作积累和血脉延续,使我们得以拥有超越本其他影视机构的资源优势与人才储备。生逢新时代,作为广电影视剧创作者,我们将自觉担当政治责任和文化责任,从新时代新思想中凝练主题、汲取素材,以创作更多主题电视剧精品力作的实际行动,引领陕西影视文化在全国的突围和发展。

  第二、陕西卫视平台的稳固提升和品牌打造,与陕西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融合交错、共同发展。

  陕西卫视是陕西向全国宣传的重要窗口,但是近年来平台建设不够理想,核心原因是资金短缺。陕西卫视今年电视剧支出不到800万,而像湖南等一线卫视,每年电视剧支出在10亿至几十亿不等。作为集团的影视剧生产公司,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有卫视播出平台。但是因为卫视购剧资金的短缺,我们自己生产的电视剧同样无法在卫视播出,生产单位与播出平台不能形成互动,平台的优势作用难以发挥。

  据了解,北京政府每年给予北京卫视17亿财政补贴,广东政府给广东卫视6个亿的财政支持。如果省上也能给陕西卫视一定资金支持,我们有信心,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陕西卫视在全国的排名,从20多名提升到15名之前,与我省在全国GDP排名14(2020年2.62万亿,排名14)的地位相称。这样,我们的平台影响力和经济收益都会得到大幅提升,电视剧的购买力也会大大提升。我们自己生产的电视剧自然会首轮选在自己的平台播出,形成生产与平台的良性互动。

  第三、抓好当下网剧生产的新业态,培养新的观众,拓展影视生产的新领地。

  媒体融合时代,我们陕西影视文化产业必须兼顾网络,重视网络影视内容生产。集团下属陕西广电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从2016年便涉足网络,截止目前,已拍摄15部网络电影,1部网络短剧。其中投资几百万的网络电影《野王》上线一周就有1200多万的收入,成为当时的爆款。现在我们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头部团队和平台,已结成深度合作关系,累积起其他影视公司不具备的优势。这也是我们有信心成为陕西影视创作核心的一个重要支撑。

  第四、发挥陕西文学创作优势,抓好本土文学IP开发。

  陕西文学创作在全国影响深远,更有五部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这些反应陕西风物人情的文学作品都是改编影视作品的绝佳IP。如何做好本土IP开发,建议如下:

  1、设立剧本创作大奖。

  目前为电影和电视剧设立的奖项很多,但还少有剧本创作方面的奖项。我们建议从政府层面,设立一个剧本创作奖,由我们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与省出版集团、陕西省作家协会等联手承办,发挥各自的优势,打造一个全国独家的剧本大奖。该奖项主要奖励改编陕西文学作品的剧本,以及以陕西本土文化和新时代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剧本,这样必会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和创作激情,为展现陕西追赶超越、歌颂时代变革的精品的出现,创造良好环境和生长土壤。

  2、形成专业的IP运作团队

  我省在IP项目运作上缺乏专业团队,低薪资待遇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建议省政府针对影视企业的发展和人才引进,及时更新税收政策,提供多举措配套措施。这也正是我要讲的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五、政府引导设立基金,带动影视资本,培育影视基地

  影视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其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陕西影视资本市场尚不够强劲。影视产业发展基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集团下属陕西融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联合陕广影视和社会投资人发起成立了陕西慕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就是致力于影视投资解决影视产业资本的尝试。

  同时,我们也将打造新型的影视生产基地以吸引全国的影视人才。今年4月1日,省广电局已经批复同意我们集团建立陕西省网络影视生产基地。我们正在与相关部门对接,拟建成一个占地300到500亩左右的影视产业基地,一方面建成物理空间,吸引全国各地的影视制作单位来此,一方面打造成影视拍摄基地,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影视产业链,继北京上海之后,让西安成为影视产业的第三个中心。

  要做到这点,首先就是政策上,要有像霍尔果斯那样的减免税政策;第二就是需要资本的注入,影视基金的形成。这两点都需要政府从政策上支持申报,资金上鼎力扶持。一旦影视基地形成气候,影视制作人才也会随之而来,未来一个完整的活力动态影视产业链自然形成。

  彰显陕西故事无限魅力

  助力西部影视再铸辉煌

  秦东魁

  代表民进陕西省委员会

  民进陕西省委员会会员

  民进中央开明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在陕西古老而现代的大地上,从不缺震撼人心、感人至深的故事,特别是在我国迈向复兴之路上,陕西儿女丰富的精神世界、价值取向、民众素养、文明程度、道德水准、奋斗精神和我国的道路制度优势、文化内涵、思想理念、时代精神、核心价值观、中国之治等元素故事,以及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地理环境资源、美学等资源禀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更具无限魅力。

  讲好陕西故事,影视无疑是最佳的载体和传播形式。影视这一形式,能以国内外民众最乐于接受、最便于接受的国际通行传播方式,将“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沧海桑田”、“软硬实力”囊括其中,无所不涉、无所不包,并极具影响力而倍受人们青睐。

  影视文化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并具有高产出、低能耗特性的绿色朝阳产业,其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创新创意,高度契合了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创新发展的战略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离不开包括影视文化产业的繁荣。

  如何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怎样助力西部影视再铸辉煌,为此,建议:

  一、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对现行影视产业政策法规效果以及落实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学习借鉴中外先进经验,修订或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产业规划和标准化行业服务标准,指导影视产业科学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标准体系,提供影视行业标准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规范服务,加强创新,满足中外剧组拍摄多样化需求。助力将陕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二、健全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

  一是延伸、融合产业链。秉持内容至上、品质至上的原则,推进“西部影视”与“文学陕军”强强合作,建立更加顺畅的文学、影视联动合作发展机制,推动文学向影视的成果转化。推动文化产业各业态的广泛互联与深度融合,让各业态之间自由连接、共融共生,形成网状价值链生态圈。二是加强运营。探索从设计、孵化、生产、供应到零售终端的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布局的IP商业生态,带动激活相关产业共同发展。三是创建影视相关服务机构。以标准化的服务,持续创造影响,催生新业态,增加就业,促进产业集聚效应并形成规模,贯通影视产业链,赋能相关产业及新业态增加值。

  三、探索新投融资机制,破解资金困局

  一是落实中、省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撬动并盘活社会资本,建立财政资金与市场资金配套粘合机制。二是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包括提供普惠性金融支持、创新金融产品等。三是多元化投融资。与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和企业间多方协作,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逐渐从依靠“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

  四、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构建相关院校、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的教育培训体系,疏通人才成长通道。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培养熟悉业务、有较高创新意识和文化品位、懂市场运作、懂管理、会经营,并依法办事的复合型人才,并不断健全人才资源体系。二是提高创新创意能力。在创作中将文化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爱国主义文化资源、地理环境资源以及美学资源的价值,创造精品力作。三是提升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新兴技术与影视渗透融合,满足民众对高品质文化内容的需求。

  五、促进广泛交流并强化舆论传播

  在古都西安创建常态化的国际影视交流平台,形成舆论热点,塑造影视产业氛围和良好生态。推进影视“走出去”,相关企业“走进来”。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在传播语境中融汇共通,逐步形成舆论传播与(电影)IP打造的综合效应,在未来实现上下游产业聚集,盘活消费经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六、强化行业监管

  依据产业特点,对其进行全流程监管,特别是对有关网络数字新业态强化监管,规范其发展,提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创建西安国际电影

  交流城策划方案

  赵安

  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会长

  光中影视董事长

  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我们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的《创建西安国际电影交流城项目方案》,期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一、方案目标

  每月一个国际电影周,把西安打造成国际电影交流城

  国外优秀电影周国内各地都办过,偶尔举办,零敲碎打。我们的特点是规模化,常态化,每月举办一个国际电影周展映,长年不断。用坚持做成一个传说,让举办国际电影周成为西安专利。让别的城市不愿再去涉足。把西安打造成为国际电影交流重镇。

  树立一个形象:西安—电影人的沙龙。

  靠国际电影交流把西安打造成电影学术高地。电影周展映都是国际各种带有引领潮流的艺术电影为主,我们可以依靠高校的研究力量,把电影学术氛围搞起来,舆论造势,确立西安在电影学术届的国内国际话语权。

  倡导一个时尚:去西安探讨电影学术文化。

  利用电影开展民间外交,树立文化西安的国际威望。电影艺术身段柔软,传播形式优美,潜移默化力强,是民间国际交流的很受欢迎的媒介。国家要求国际电影周要对等交流,国外举办中国电影周推动中国电影外宣,拓展国际文化交流,对树立西安城市国际威望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形成一个氛围:电影是国际交流的共同语言

  根据自身特点和能力寻找电影突破点。西部电影目前不上不下,院线爆款是明显弱项,影视人才及创作生态都较弱,想一两年内振聋发聩,比较难。俯瞰我省各个文化产业类别,我们有能力操作,投入成本不高,借别人鲜花丰富自家园子,迅速能够对外产生重大影响,国际电影交流城肯定是一个优先选项。

  确立一个目标:让西安成为中国文化第三极

  二、形势需求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历史文化名城享誉世界,截止2021年,我省已与40个国家建立了100对国际友城关系。心系家乡、积极为陕西对外交流牵线搭桥的海外陕西商会积极开展民间外交,已成为促进国家间民心相通、交流互鉴的生力军。

  为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拓宽交流渠道,把政府和民间、国内和国外、机构和个人、国企和民企等资源力量充分发动起来,以外事交流活动、友城合作、国际合作项目等为重点,搭建多层次、多途径、多样化的文化交流平台”的指示要求;为推进陕西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推动陕西与世界各地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切实提高陕西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利用我省多年来丰富的电影文化对外交流经验和国际友好城市平台,通过开展常态化双向国际电影交流活动,创建“西安国际电影城”,开辟电影外宣、深化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不断探索民间外交新途径。省电影行业协会联合省友协、新浪陕西,共同策划推出打造西安国际电影交流城项目方案。

  三、实施方案(基本要点如下)

  1.国内活动为在西安每月举办一期电影周,常态化运作。展映国别可结合重要外交节点选择。

  2.国外目前已初步联络了意大利,伊朗,法国,巴西,俄罗斯等21个国家,国外展映在他们的国际电影节中设置中国电影周。

  3.活动方式:

  ①每次电影周展影选择六至八部影片,在西安市主城区影院放映,一周时间为限。邀请展映国驻华使馆文化官员和电影主创参加。

  ②在大学举行专场放映,进行观摩,借鉴,研讨学习。

  ③围绕电影周召开各种级别的学术研讨,邀请各种媒体参与,努力扩大电影交流的国内外影响力;为西安打造电影学术高地的生态氛围。

  ④在国外可根据电影周具体情况,同时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⑤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将为此组建具体实施机构,初始阶段按照电影周国内一年六次,国外六次,预算400万元即可运营。经费来源协会与合作单位正在共同募集,同时申请政府重点文化项目扶持。

  增强活力 拥抱春天

  许会涛

  陕西中秦鸿基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电影局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影视产业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发展成果。去年陕西电影生产总量位居全国前三;多部作品登录央视1套、6套,反响良好;影视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次,力量雄厚。

  要继续擦亮陕西电影的名片,共谋发展,我们尚有几个问题需要应对:一是小成本为主,大片稀缺,票房过亿的“陕西制作”寥寥无几;二是影视评论中缺乏“批评精神”,对创作的专业指导不够,全方位规避风险的预见性不强;三是疫情严重冲击。11月我省影视制作企业从疫情前的1500家缩减至1224家。18.4%的企业悄然离场,活下来的依然面对严峻的生存挑战。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对于影视文化发展新需求,助力陕西影视产业繁荣发展,兑现民营影视企业市场价值,陕西中秦鸿基影视传播有限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建立陕西省红色文化艺术人才孵化基地

  我们筹划联合陕西人力资源、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等省内多个代表机构及行业领军人物发起成立“陕西省红色文化艺术人才孵化基地”。我们的初心是:号召全民参与影视艺术,为我省建设影视强省和文化强省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给普通民众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为影视剧创作进行人才输送;同时通过专业化培训,培养德才兼备的优质影视艺术人才,打造丝路影视人才高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人民,我们的影视产业也绝不能跟人民分开。我们不但要服务人民、取材人民,还要强调人民的主体参与。这正是陕西影视行业最好的实践回应。

  二、 筹备成立“陕西民营影视企业联盟”

  民营影视企业是影视行业发展繁荣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也存在着与政府信息沟通不及时,缺乏正确引导,投资规模小、资金分散、风险高等问题,为此,我们联合多家民营影视企业计划发起设立“陕西民营影视企业联盟”,通过资源整合、合作共赢,凝聚合力,有效盘活民营企业闲散资金,高效利用银行信贷等社会资本,形成支持陕西影视行业发展的民间资本助力。联盟将主动肩负起政府与民营企业沟通“桥梁”的作用,整合国内外资源、建立专家评审团,对影视项目进行前置指导,全方位提升水平、降低风险。

  三、 启动“全民演电影暨影视精品创作”活动

  我们目前有长征、抗战、谍战、生态、历史人物、乡村振兴、乡村教育等题材的近10部精品剧正在筹备,计划面向全社会开展“全民演电影”的演员招募活动,掀起 “万众瞩目,全民参与”电影热潮,推动陕西影视文化宣传,擦亮“影视陕军”金字招牌。通过精品力作,把西部影视文化品牌叫响做实!

  基于实践探索,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尽快出台陕西影视产业扶持新政策

  201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财税政策的意见》(陕政发[2012]34号),对陕西影视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示范全国的“陕西样本”。我们建议政府汲取宝贵经验,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需求,尽快研究出台新政策,巩固小成本电影生产,鼓励院线电影创作,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打造更多票房过亿、叫好又叫座的陕西本土影片。

  二、支持民营影视企业创作红色主题影片

  陕西是红色资源大省,陕西的民营影视企业也有弘扬红色文化,制作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强烈意愿和情怀。但该类型作品“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客观存在,导致投资风险较高。希望政府通过专项基金、银行低息贷款和融资帮扶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营影视企业参与红色主旋律电影创作、降低试错成本,做好投资风险的事先评估;同时拓宽该类型作品发行渠道,帮助企业做好红色影视精品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的支持工作。

  三、加强陕西演艺人才的职业培训

  影视艺术已成为全国红色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提高影视艺术人才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准,是夯实西部影视品牌发展的基础,是提升“影视陕军”综合实力的关键。我们主张,将陕西演艺人才的培训工作纳入职业教育范畴,广泛开展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红色文化精神传承教育,择优选取优质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实践的专业化培训。从而坚决抵制行业乱象及滋生土壤,从思想源头创新工作模式,为陕西影视产业发展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

  四、加强影视项目的评审监管工作

  我省每年立项的影视项目有很多,但真正进入实施环节的却比较少。究其原因,一是信心不足,缺乏市场判断,徘徊不前;二是动力不足,只顾占资源,不管落地;三是资金不足,项目流产。我们建议政府加强项目监管,对于只立项不推进的项目予以清理,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企业扫清障碍;同时改变项目评审中点赞多、批评少的状况,帮助陕西影视企业走好关键步伐,走向繁荣强大。

  (摄影:各界导报记者 杜静波)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省政协 影视陕军 月度协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