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链”助力果农告别“销售难”

2021-11-08 01:01:08  来源:西部网  


[摘要]近年来陕西省不断探索升级农产品产业链,在前端生产环节,加大机械装备、优质花粉等系列产品研发;在后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地处西北的陕西省,是猕猴桃、冬枣、苹果等水果的主产区。但鲜果销售容易遭遇滞销、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一方面标准化程度不高,果品在装运发售时没有分级别,大小果好坏果混在一起卖。加上没有仓储、冷链无法匹配,销售期短,即使果品具有品质优势,依然卖不上价,销量有限。陕西省瞄准痛点,一套产地供应链中心的“智能”打法,成就了当地果农“躺平”逆袭“双十一”。

  针对这两大“痛点”,近年来陕西省不断探索升级农产品产业链,在前端生产环节,加大机械装备、优质花粉等系列产品研发;在后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速提升果品分选、仓储能力,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今年9月,陕西省武功县与京东联合打造了首家产地智能供应链中心,这也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果品采购、冷藏、加工、分选、包装、物流配送于一体的智能供应链中心。

  据京东物流西北区副总经理、陕西智能供应链中心项目负责人李大爽介绍,园区占地面积3.6万平米,设有冷藏库、智能分选中心与流向分拣中心,从果园里采摘回来的猕猴桃在经过自动分选分级后进入冷链仓恒温保鲜。一旦有消费者下单,就可直接打包发货,高速运往全国各地,日处理能力可达16万单。

  在“智能链”中心,猕猴桃从周转冷库中被取出,在现代化的自动分选设备上,每颗果子都要经过清洗、烘干,红外摄像,以秒级的速度自动区分重量、大小、糖度、外观瑕疵和内伤,随后被带到相应标准的输出框内,经人工成品检验、自动化包装,整个过程不到半个小时。有了产地智能供应链中心后,经销商只需要对接果农,在各大网商平台做好销售。过去当地猕猴桃产品损耗率高达15%,委托给“智能链”后,当天就能包装出库,产品损耗率下降到7.3%,销售成本大幅下降。

  受益于“智能链”的不只陕西省周至县。从武功出发,向西北区域辐射,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产业带的果品加工、供应和销售均可前置到该中心,一件代发全国,帮助解决西北山区特色农产品“卖难”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实现‘西果东输’。”李大爽说。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农产品 全产业链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