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华:用写作记录人生“果实”

2021-08-02 08:54:19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最近,我一直在等柿子熟了,等到八、九月份橙黄的柿子就会从树上坠落下来,在果实即将成熟之际送去新书,也是对新书的一个美好寓意。”...

姜德华在画画

  □ 实习记者 刘凡銆 文/图

  “最近,我一直在等柿子熟了,等到八、九月份橙黄的柿子就会从树上坠落下来,在果实即将成熟之际送去新书,也是对新书的一个美好寓意。”7月26日,经最后一次的整理校对,今年86岁的作家姜德华将他的新书《诗词选》整齐地放置在书架上,准备入秋后寄送给好友。这本书收录了他自1952年以来创作的千余首诗歌,是他从事创作至今的“封笔之作”。

  姜德华经历过抗日战争,而后在咸阳市群众艺术馆从事非遗保护工作。退休后,他在自家院落种了果树,在院子里记录收获和感悟的同时,回顾人生经历,创作诗歌新作。

  从咸阳市群众艺术馆退休后,姜德华步履不停、笔耕不辍,先后到过50多个国家,每到一处旅游景点,他都会记录下心得体会。平日里他喜欢收看时事新闻,此外,还把年轻时看过的小说诗词重新翻阅一遍。他说,作为一名写作者,要时刻保持对世界的洞察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只有这样,自己的感受心得才会结下智慧“果实”。“希望通过与更多人分享过往经历与感受,给后人以思想启迪。”

  “过去没有电脑,而用纸笔写作更有仪式感,就这样我慢慢迷上了写作。”姜德华说,1954年至1958年,他在北京机械学院读书期间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毕业后分配到咸阳兴平县408厂做技术员,在做技术工作的同时,平日里也不忘写作,国家的时事动态以及生活的点滴小事都能触及到心灵。

  上世纪60年代末,姜德华在咸阳泾阳县永乐新村生活了9年,在此期间,他对非遗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将抢救保护非遗文化视为己任。在他的记忆中,农闲时,村口总会有许多非遗老艺人唱眉户曲子,他没事就搬来板凳和村民一起看戏。老艺人自编的曲子多反映农民劳动生活,来源于真实生活经历,是他们辛勤劳作之后愉悦身心的重要方式。受老艺人感染,姜德华决定用纸笔记录他们的唱词,作为一份历史资料留存下来。

  1984年,为了编写《传统曲子汇编》,姜德华骑着自行车背着录音机,到咸阳各个县采集民间曲子,一个村一个村地找寻老艺人,把他们的唱段录制下来,回去再根据录音整理。为了确保书籍收录内容准确无误,他拿着底稿与老艺人们一遍遍核对唱词唱腔,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传统曲子汇编》一书。

  “由于做过机械工,和质朴的农民密切交往过,我总想写出能歌颂劳动人民的作品。”姜德华说,他的新作《诗词选》中的多首诗歌都是为平凡人而作的。在他心中,这些坚守平凡岗位,为祖国和人民默默奉献的人是最值得书写的题材。

  新作《诗词选》中的《养路工之歌》《攀山号子》,都是歌颂为人民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的劳动者的。姜德华回忆说,这两首诗歌都是他在永乐新村生活时所作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交通还不发达,农村到处都是土路,修路工人为了方便村民出行,没日没夜地修公路,风吹日晒都不停歇。在创作《养路工之歌》时,他特地与修路工人生活了一段时间,在工人修路时,他还为他们送去过热水和食物。在创作《攀山号子》时,他和这些为改变山村贫困面貌付出艰苦劳动的登山搬运工同吃同住,与他们一起把电视送到山上村民家中,一趟搬运工作下来腿背酸痛、汗流浃背,他从内心深处敬佩这些朴实勤恳的工人。

  令姜德华最难忘的还是抗日战争的经历。1942年,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大搞“治安强化运动”,他被当作人质押进临清日本宪兵队。根据这段经历,他写下了诗歌《中国地图》。“把祖国比作‘桑叶’,将自己比喻为‘春蚕’,酣睡在祖国母亲暖烘烘的怀抱里,正是我在抗日时期对祖国一片深情的真实写照。”他说。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姜德华 写作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