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暑假,不少家长担心自己孩子被同龄人“弯道超车”,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五花八门的补课班。不光是常规的文化课,特长兴趣更是要全面跟上。孩子们的暑假变成了部分家长焦虑的“战场”。
那么,优秀的孩子真的得靠假期打造吗?记者采访了两位“学霸”大学生,二人如今都在清华大学就读。听他们讲述自己小学时期的暑假故事。
小学阶段假期的快乐最重要
“我小时候周围就有很多的补课班,相对最热门的是英语、声乐、美术和数学的课程。”清华大学新闻学2017级的延昊昱回忆,“我是一个非常不愿意补课的人,不管是来自学校还是其他机构,如果让我自主选择,肯定不会去。”
在他看来,小学阶段需要快乐假期。“现在回想起自己小学阶段的暑假,很遗憾没有把时间用在学习一门运动上,导致现在没有一项热爱或擅长的运动。”
对刚参加完中考的同学,延昊昱也有建议:“新生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高中的数学内容,因为跟初中的差别会比较大,很容易在短期内拉开差距。有意向在高中参加学科竞赛的同学更应该提前掌握好高中该学科的知识。”
他同时建议,书写不好的同学可以趁这个假期练习自己的字体,改善存在的书写问题。如果还有时间,准高一新生可以多看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培养自信和兴趣才是重点
清华大学社会学2017级王心怡说:“我唯一的补课印象就是小升初阶段上过新标课,除此之外再没有参加过任何的补习班了,国画兴趣班倒是一直上到了高一。”
在她看来,小学阶段和数学相关的补习班其实有一定用处,“虽然我没有参加过,但是如果小时候能接受一些数学方面的训练,对于后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是一脉相承的,这方面的学习会带来自信。”
针对中学生,她认为制定计划很重要:“把自己最想干的事情列出来,再拿日历一天天去‘兑现’。”具体起来,先把学校老师规定的任务落实好;根据需要提前预习下学期内容和知识。
谈及遗憾,王心怡笑着说:“记得小时候有一年暑假,特别想写一本小说,可惜当时执行力不强,没能实现。”(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张天赐 范梦露 殷博洋)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