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莲湖区市民中心新设了一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来这里办事的群众普遍反映,虽然只是一个小窗口,但能帮助群众解决跑来跑去“办不成事”的大问题。
所谓“办不成事”,是指办事企业、群众线上或线下提交申请材料后,未能实现成功受理、成功审批,或多次来大厅未能解决问题等有关情况。以往,由于企业、群众对要办理事项相关政策、程序不清楚,或由于所办事项有其特殊性,导致办事人员跑来跑去大费周折。
5月24日,市民在莲湖区市民中心三楼大厅办理业务。(各界导报实习记者 马少培 摄)
如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不仅为群众办成了事,更温暖了群众的心。办事人员在办事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到这个窗口来反映,并通过“受理—分类—转办—办结—反馈”的办理流程来解决办事难题。
莲湖区市民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一方面为群众增添了解决难题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检验了政务服务质效,发现政务服务工作中的问题、短板,进而改进完善政务服务流程、补齐短板。
各界导报实习记者 马少培
观点
小窗口体现为民情怀
近期,在全国多地的政务服务中心里,陆续出现了类似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这是办事机构针对群众办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所开辟的专门处理渠道。
“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是如今不少百姓或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的切身感受。“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体现了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回应,是一种“刀刃向内”、倒逼问题解决的做法。
湖北宜都“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河北保定“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百姓办不成的事,往往容易引发社会矛盾,是政府应该重点关注的事。办不成事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办不了”,因为违反相关法律或政策;有的是“很难办”,比如缺少某些关键材料;有的是“不给办”,存在办事人员怕担责、不作为、吃拿卡要的情况。对此,“办不成事”窗口要准确甄别,对症下药:对于“办不了”的,要对群众做好解释疏导;对于“很难办”的,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问题解决;对于“不给办”的,要及时对责任人进行监督问责。
同时,“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也是对政务服务的检验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政务服务工作的问题、短板被摆在明面上。群众为什么办不成事?自己提供的服务是否到位?这些值得政务服务工作者自省。政务服务流程、机制存在哪些漏洞和短板?如何进一步改进完善?这些也需要相关部门逐步总结摸索。
有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老百姓的诉求得到解决,办事效率提升,赢得群众和企业的称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汇集老百姓办不成事的事情与根源,为群众排忧解难,根治疑难杂症,当然会收获人民群众的认可。公众赞赏政府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这是政府关注民众所需的体现。
另一方面,这个反映窗口不能只是收集“办不成事”的案例,督促涉事部门,商讨解决办法,加快办事步伐。笔者认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还应当有更积极的意义,即对“办不成事”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对涉事部门的不作为、懒作为、办事拖拉等不良现象,不能“一催了之”,哪怕他们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快了办事速度,也要分析原因,并对故意拖拉、不作为、懒作为的部门进行责任追究。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地方政府加快“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举措,其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因此评判这一举措的好坏,最终也取决于人民。切莫让“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仅仅成为百姓“吐槽”的场所,只有真真切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
(综合)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