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大治理 共建幸福河——第五届丝博会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坛侧记

2021-05-13 08:53:28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安邦定国事,治国先治水。”千百年来,治理黄河一直是兴国安邦的要事。迈进新时代,治黄事业也进入新阶段,黄河沿岸正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实习记者 孙高菊

  “安邦定国事,治国先治水。”千百年来,治理黄河一直是兴国安邦的要事。迈进新时代,治黄事业也进入新阶段,黄河沿岸正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5月11日,围绕“协同大治理·共建幸福河”主题,第五届丝博会举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坛,聚焦国土空间格局、区域协调发展、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话题,多位专家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聚集一堂开展研讨,协同推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但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看来,目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供水风险,流域生态脆弱、水害尚无根治、污染突出,水资源严重不足、形势严峻,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有连片集中特困区四大基本问题还较为突出。

  张国伟建议,黄河治理应对接国家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一带一路”陆上丝绸之路等重大发展机遇,立足历史记载的中国南北气候自然环境变化,树立共同目标,配套规划建设,推动黄河治理与保护。同时,治理保护工作要遵循自然规律,实现绿色发展。

  陕西地处黄河中游,黄河干流在陕境内全长719公里,流域国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的65%、76%和85%,也是黄河流域治理的关键位置。

  省发改委主任张晓光表示,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陕西梳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水安全保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五大方面重点项目400多个,借助科教、区位和资源等优势,不断提升发展质量。目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达60.68%,年均入黄泥沙量减至2.7亿吨左右。在统筹防控减灾、强化叠水增效上,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2020年全省实地用水首次实现负增长。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致力于黄河流域陕西段淤地坝和旱作梯田研究。他表示,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除气候、降雨量等因素影响外,淤地坝和旱作梯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面积退耕还林后,延安一带依旧面临严峻的防洪挑战,根本原因在于黄土耐冲性不强,树木不及旱作梯田拦截作用显著。”陈祖煜说,黄土高原现有淤地坝可拦泥沙200多亿吨,保护下游农田约60万亩,促进2000多万亩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针对旱作梯田撂荒问题,陈祖煜建议,要制定统一建设标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解决旱作梯田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要推进淤地坝和旱作梯田联合建设,形成黄土高原绿色屏障,以科技力量作为黄河流域治理坚强后盾。

  一河连九省,共谱新篇章。论坛上,陕西、山西、河南省共同签署《协同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中科院水利部水保所副所长王飞认为,协同治理黄河要把资源、环境、产品和效益作为共同目标,充分沟通、注重效率,保证协同措施可执行、透明化,成本低、可控化。要在战略、组织、机制、资源、文化等方面达成共识和默契,从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水沙调控与悬河治理、生态产品与生态补偿、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等方面下足“绣花功”。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刘彦随建议,要推进人地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遵循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以流域为对象,以土地类型为单元,进行区域、流域和沟流域的系统诊断,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全流域实质性合作,共同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第五届丝博会 侧记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