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徐立平:应重视“特殊、小众” 工种工人的成长

2021-03-10 21:03:02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摘要]“每个工种只要存在于大生产的产业链供应链之中,那么它的作用就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这个产业大国,每个‘特殊、小众’工种的背后都可能是成批成规模的技术工人,所有‘小工种’合起来,就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

0bb0e4029f106e1c14ba0d741ffa0ece.jpeg

  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徐立平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每个工种只要存在于大生产的产业链供应链之中,那么它的作用就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这个产业大国,每个‘特殊、小众’工种的背后都可能是成批成规模的技术工人,所有‘小工种’合起来,就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两会期间,在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徐立平在接受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采访时建议,加快“特殊、小众”工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徐立平告诉记者,我国重视以赛代练、以赛促学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各级别的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涌现出大批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2020年12月,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成功举办。然而从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的项目来看,大多是具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在各职业院校中专业目录中具有的工种,即通用工种居多,而一些‘特殊、小众’工种却很少能在高规格的竞赛中看到选手的身影。”

  徐立平认为,我国在航空、航天等一些特定行业存在着不少的从业人数少,但却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特殊、小众” 工种。这类工种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特殊的技能背景和技能要求,对技能人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要求较高,而各高职院校一般不会设立此类专业,技能人员往往是从职业技能院校和一般高校的一些相关普通专业里招聘而来,入厂前对所从事的工种一无所知,培养方式也主要靠工厂的岗位技能培训、“一对一”师带徒培训等传统方式,与职业院校的培训相比,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使得技能人员需长时间培训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且理论水平提升较慢,不利于本岗位技能水平的创新发展。

  “同时,由于因‘特殊、小众’工种从业人数等原因,往往无法开展高级别的技能竞赛,这些技能人员在职业发展和等级晋升上不能利用国家相关技能竞赛中获奖即破格晋升的激励政策,导致其相对于通用工种处于劣势。”徐立平说。

  对此,徐立平建议,可依托重点行业或职业院校建立国家级培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为技能人员提供系统、规范的培训,促进技能人员整体理论、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针对一些“特殊、小众”工种从业人员较少的问题,可将整个产业链中的相近专业的此类工种打包,建立行业培训基地,通过技能培训带动整个产业链制造能力的提高;适时举办较高规格的技能大赛,根据小工种从业人数的具体情况,对符合要求的工种开展技能比武,以赛促训,以赛促练,提升技能人才的综合操作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提升和激励这些人员的苦练技能积极性。

  “此外,还要切实抓好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地实施工作,将各项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一线,强化制度、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与后期评估,结合执行和使用实际不断改进提升,切实在激励广大产业工人弘扬‘工匠精神’、岗位建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徐立平说。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徐立平 工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