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 ② | 破题!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2021-01-27 13:26:11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抓住四个关键,全力实施乡村建设。...

  1月27日,第二次全体会议!

  1月27日,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上,13位省政协委员分别围绕大力推进陕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我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方面,作了大会发言。

  1月27日,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各界导报记者 杜静波 摄)

  何存贵:抓住四个关键 实施乡村建设

何存贵

代表宝鸡市政协

宝鸡市政协党组书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抓住四个关键,全力实施乡村建设。

  一、持续解放思想

  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和行动。要立足当地,着眼长远,借鉴国内外乡村建设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促进乡村建设大提升。

  二、坚持规划引领

  规划是建设的前提,要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高起点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彻底补齐乡村建设短板。要认真落实“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建设要求,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打造各具风貌的特色村;充分发挥乡土专家的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加强顶层设计与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统筹考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专业规划,以高水平的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要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思路,打造各级各类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综合整治,加快补齐乡村建设短板,打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强化统筹推进

  一是抓好产业、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积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三大“千亿级”产业项目。要抓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最大限度开发公益岗位,帮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要以县城、小城镇、中心村为重点,进行全域规划,建设以产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牵引的田园综合体,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二是抓好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农村危房改造、改厕、污水和垃圾处理。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探索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机制。加大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力度,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常态、长效管理。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形成“卫生改厕+污水治理+循环农业”处理模式。三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要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尽快补齐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养老等短板,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城乡的发展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四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乡村建设,群众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全社会支持,共同抓好乡村建设工作。

  四、加强组织保障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治理有效,围绕新形势下乡村治理的新要求,坚持硬件软件一齐抓,全面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村级治理新路径,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创先争优,形成乡村治理强大合力。围绕推进全域综合治理,实现乡风文明,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在管用、长期、有效上狠下功夫,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要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功能作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赵力强: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陕西红色故事

赵力强

代表省九三学社

省政协副秘书长

九三学社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陕西省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经济占比不高。陕西是旅游大省,红色旅游更是排在前列,但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延安、榆林、渭南、铜川四个红色旅游资源聚集区旅游收入总量只有1550.31亿元,仅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2.2%,红色旅游占比更低。

  二是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在管理体系上,红色景区、文旅局、党史办等部门缺乏统一协调与协同发力,各自为政,存在红色教育轻浮化的现象。在政策制定上,扶持政策不到位,未能建立与财政相匹配的红色旅游发展投入机制,对非公单位、学校等参加红色旅游缺乏相应的鼓励支持政策。

  三是红色文化深挖考究不够。表达形式老旧单一,没有统一的红色文化收集、整理、保护、审定及内容发放单位或部门统筹,景区间讲解同质化现象严重,展陈以传统静态模式为主,讲解以口述为主,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是红色旅游行业人才相对匮乏。红色景区普遍位于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因工资水平较低、环境较为偏远、人口大量流失等原因,导致行业人才数量不足。

  五是宣传力度不够。我省虽有世界级的红色资源,却没有世界级的影响力。各地市对红色文化的宣传营销大多停留在当地媒体上,难以获得外地客群的关注。

  为此,建议:

  一、积极发挥红色旅游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紧密结合集中连片边远地区振兴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施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打造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完善红色旅游配套交通体系,加大对红色景区的资金倾斜,依托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吸引周边居民参与景区内配套服务,以当地人员讲述当地故事,带动当地人口就业,促进当地外流人口回流。

  二、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凸显红色旅游教育功能

  加大对重要革命文物保护和陈列布展、数字展厅的经费补助力度,支持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直接配套的干线公路建设,引入由政府牵头、国有企业跟上的国家资本为主体的红色景区及周边产业开发模式。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景区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发挥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作用。组织红色教育进校园,培育形成形式多样的红色夏令营、冬令营等校外实践活动新局面。

  三、有效提升红色旅游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加强对革命文物和文献资料的发掘、征集、整理、研究和利用工作,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差异化的课程讲述,丰富陈列布展、讲解解说内容和形式。对红色旅游组织方进行从业资格管理,组织参与活动要规范着装,对游客乱穿红军服装等不规范、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四、扎实推进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红色旅游讲解员、导游员分级分期培训,鼓励红色旅游工作人员开展对所在产业及相关内容的挖掘,鼓励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开展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在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红色旅游相关课程、讲座。

  五、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活动

  鼓励利用现代化手段和当下较为流行的如抖音、学习强国等新媒体进行宣传营销。举办全国范围的红色旅游峰会、年会、论坛,扩大影响力。引入专业营销机构,联动全国知名红色景区,打造一批具有陕西标识的新时代红色品牌,全面提升陕西红色旅游影响力。

  李明富:大力推进陕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明富

  西安外事学院七方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十三五”以来,陕西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新进展,已累计为社会输送近120万名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但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建设我省现代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建设教育强省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仍然是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一是职业教育的体系不健全,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二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存在“两张皮”的状况;三是省级统筹规划不到位,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四是经费投入不足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依然是长期制约因素。聚焦“十四五”,大力推进陕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以更大决心和信心迎难而上,敢有作为、大有作为。

  为此,建议:

  一、加强省级统筹,做好战略规划

  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职业教育真正摆在我省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大思路、高起点抓紧制定全省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打造“三秦技工”新举措。采取“省部共建”模式,积极争取中央部门更多扶持支持。

  二、强化政策引领,追求创新突破

  在制定完善更加开放灵活的政策上下功夫,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兴办职业教育,解决高职院校校园基本建设贷款难的问题,支持我省高职院校“走出去”办学招收国际留学生。制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若干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和社会上“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任教。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三、推动本科转型发展,完善现代职教体系

  出台支持政策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加快转型发展,加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积极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院“升格”建设“职业大学”。引导支持相关市级高职学院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发展,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四、出台法律法规,引导产教融合

  加快出台《陕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增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型企业,促进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创新。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关中为主试点,陕南陕北或率先突破。

  五、切实加大投入,强化经费保障

  目前,陕西职业教育生均经费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差距明显。我省高职院校生均教育经费居全国第24位,与均值差5811元,在甘肃、青海、西藏、宁夏、新疆之后;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居全国第27位,与均值差9742元,在西藏、新疆、甘肃、青海之后。就省内来讲,高职院校生均教育经费明显低于普通本科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低于普通高中。因此,应建立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并保持合理增长比例。切实解决相关高职院校中央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问题,督促落实市级高职院校生均经费缺口问题。

  张华俊:关于推进我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张华俊

代表省致公党

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

致公党西安市委会主委

  我省“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试点先行、梯次跟进,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2020年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起步之年,西安、宝鸡、铜川、安康、榆林作为全国试点市,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7.8万件,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我省省情、具有市域特点、满足群众需求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我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社会治理创新理念较为滞后。我省社会治理创新理念不足,将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视为社会治理的对象而不是合作伙伴,没有形成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难以形成。

  二是社会组织整体实力不强。受多种因素制约,一些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未能充分明确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有些关系尚未理顺,社会组织行政色彩浓,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能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能力不足。

  三是社会治理方式还不规范。现行的社会治理方式仍采取自上而下的单向管制,以行政命令为单一手段,刚性有余,柔性不足。解决社会冲突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应对社会冲突的能力不足,加剧了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

  为此,建议:

  一、运用大数据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

  建立大数据统一管理机构,负责我省城市大数据发展规划、采集标准和采集内容等,统筹协调各部门系统的共享信息。建立统一的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在大数据管理部门中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指标齐全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指导城市大数据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社会治理联席工作会议,协调整合政法委系统的综治平台资源与发改委系统的社会信用数据库,减少各部门各系统各自为战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加大社会治理手机APP的开发,为各级社会治理部门提供便捷化的管理系统,为公众参与提供便捷通道。

  二、积极发展社会组织,推进社会协同

  加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对各级政府部门购买社会服务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推动项目资金真正能够落实到社会服务之中。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与引导,委托和授权部分优质规范的社会组织对本行业内部的社会组织进行监督和管理,引导社会组织在第三方评估、维权服务、智库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切实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作用。

  三、建立社会政策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反馈机制

  精准识别社会需求,根据各地需求情况,动态把握社会结构、社会需求变化,建立社会政策、制度设计和具体举措的更新机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更新思路、制度和相关机制,同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实施社会评估,加强社会政策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反馈和调整,在动态中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

  刘勇: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 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

刘勇

省总商会副会长

西安建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陕西是农业大省,解决好“三农”问题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均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此背景下,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十四五”时期,农村将呈现出分化演化、适度聚集趋势,迫切要求改变以自然村落为基本单位的传统宅基地制度。顺时应势,今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宅基地管理,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三权分置”改革应当成为我省扎实推进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还不完善。虽然现行宅基地制度在公平分配住宅用地、保障农民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城乡社会结构变化、城乡空间结构演化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新一代农民与土地、村庄的粘合度降低,离土、出村、不回村的“结构革命”正在发生,“空心化”村庄比比皆是。

  二是人口流失、资源闲置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我先后走过不少农村,发现不仅陕南、陕北农村人口十不留三四,关中平原更是“万户萧疏鬼唱歌”。农村房屋大量撂空,许多庭院蒿草遮人,曾经人丁兴旺的村庄,如今已是破败不堪。城市就业门路多、收入比较高等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长此以往,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城乡差别还会持续加大,乡村振兴也难见成效。

  为此,建议:

  一、顶层设计,变农村空闲宅基地为万顷粮田

  关中平原农村宅基地面积占到粮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有些人口稠密的地方占比更高,而且,制度安排使刚性占地将长期持续下去。由于粮田面积持续减少、宅基地面积无限扩张,闲置和低效率使用数量多,造成资源巨大浪费。因此,要通过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把荒废的房屋、空闲的宅基地利用起来,居城拆废、还地复耕,有效减少可耕地占用,还万顷粮田给农业发展。

  二、平等交换,支持宅基地“三权分置”

  我省市级以上城市建设用地,动辄每亩几百万上千万,与农村宅基地出让价形成鲜明对比。城市建设用地拍卖的收入,应主要用于新增粮田的补偿和小城镇建设。应以“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为原则,大幅提高城市出让土地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比例,使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三、灵活政策,变宅基地资产成财产性收入

  广开思路,选择多种形式盘活宅基地资产。应建立农民宅基地市场退出机制,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对宅基地进行配置,使农民能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应出台政策,鼓励支持企业等社会资本力量进入农村宅基地市场,通过设定一定的限制条件,引导企业为促进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贡献力量。

  四、统筹谋划,建设一批重点镇

  应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活条件等方面统筹谋划,建设一批具有城市功能特点的重点镇,特色引领,发展现代产业,吸纳周围农民就近安居乐业,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指数,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李瑛: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李瑛

宝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收入是民生之源,更是强国富民“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据统计,2019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0.3%,“十三五”时期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致排在全国第19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全国第26位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我们应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牢牢抓住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这个“牛鼻子”,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为此,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增收考核

  应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全省工作的重要任务,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各种财力物力,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最大限度整合运用各方面资源。确立“十四五”时期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年度增长指标,建立推进机制,明确指导思想、方法步骤、保障措施和责任要求。同时,加大考核力度,细化考核指标,把落实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情况纳入对各地市、各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二、加快产业富民,打牢增收基础

  强大的产业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居民增收的主要支点,必须通过推动产业发展来筑牢富民增收基础。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抓好县域产业培育,实施“一县一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加快培育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商经济等富民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对脱贫群众的监测帮扶力度,构建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围绕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优势产业,做好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完善链条、集群发展等文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扩能,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集约化发展,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发挥服务业在群众增收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推动“双创”工程,拓宽增收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将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与增长模式。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落实好减税降费等政策,支持各类创业载体的培育和建设,大力发展以创业咖啡、创客空间、创业工场为典型代表的众创空间,加快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推动实施创新创业主体培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科技人员、大学生、外来人员、返乡人员创业,推动创业教育、培训、实践、实战有机结合,打造陕西“双创”特色品牌。

  四、优化收入结构,提升增收质效

  稳定增加工资性收入,建立和完善职工收入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机制,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水平,稳定和提高企业职工收入,确保最低工资标准贯彻落实。全力提高经营性收入,创新多种经营模式,不断提升经营性收入占比。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拓宽居民租金、股息、红利等增收渠道,增加市民可选择购买的金融产品,扩充居民收入来源。适度增加转移性收入,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就业、教育、养老、社保、医保等领域政策,增强社会救助的精准性、及时性,多措并举减轻群众负担,实现以减促收。

  (摄影:各界导报记者 杜静波)

大会发言 ① | 点题!陕西发展“世纪之问”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大会发言 红色基因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